乡村“慢生活”下的田园宁阳

发布时间: 2017-03-28 00:00:00 阅读: 打印 关闭

2017-03-28  中国旅游报   

    

     □郑燕 桑蕊  

鱼塘边垂钓嬉戏,农家乐里尝山珍,枣林中赏花漫步……今年春节,山东宁阳县神童山下的山水农场游客人头攒动,生意火爆,停车场车位一抢而空。近年来,宁阳县通过全域旅游思维带动乡村旅游“慢生活”,全面打造“田园宁阳”。

    宁阳县旅游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宁阳县通过突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业一景、全域推进,打造了各式各样具有深度体验功能的乡村游“人家”来吸引周边游客,慢游宁阳。“比如葛石镇黑石村、刘家庄、周家庄等为代表的枣园人家、梨园人家,以张家崖为代表的茶园人家,以曹家寨为代表的柿园人家,以东疏镇胡茂村、后张村为代表的园林人家,以泗店镇南王、薛村为代表的蟋蟀人家等。”为了承接环泰山乡村旅游圈辐射带动,分别打造了神童山生态旅游片区、蟋蟀文化旅游片区、鹤山山水田园旅游片区。并配合每个片区定期打造节庆活动,引游客进枣园、斗蟋蟀、赏田园风光、看新式房车。

    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宁阳县葛石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山青了,树绿了,山里的大枣、黄梨、杏子也变成了钞票,来神童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住在神童山脚下的邢经伟夫妻俩过去在外工作,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口子动起了脑筋,流转了山下的50亩地建成高标准休闲农场,做起了乡村旅游。

    “随着城里生活节奏的加快,宁阳县全域旅游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城里人渴望到农村体验一下宁静的乡村生活,和家人朋友放松一下心情,享受‘慢生活’的节奏。”邢经伟说,现在农场里建起了4个自动化日光大棚,栽植了奶油草莓,发展生态采摘,山坡上还栽植了猕猴桃、黄金梨、紫布朗、大樱桃和火龙果各类果树。假日里,游客带着孩子过来采摘,感受收获的喜悦。除了植物,农场里还有动物观光园,养着鸵鸟,火鸡,麻鸭,雁鹅,孔雀,牧羊犬,皇家护卫犬,哈士奇等。游客还能在农场里面的农家乐品尝地道的农家菜——小笨鸡炖蘑菇、土猪肉炖拉条、香椿炒鸡蛋、凉拌小野菜、贴饼子、馅卷子……

    “推进全域旅游过程中,我们做活‘旅游+农业’,催生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旅游休闲、农事体验、科技示范、品农家菜、住农家乐、购农家生态民俗商品等新兴农业旅游业态,新发展圣地农庄、友邦庄园、八仙桥生态园、山水农场、乡饮香农家乐等一批新兴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宁阳县旅游局负责人称,乡村游发展过程中,他们还盘活了“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催生了城市观光、健身娱乐、文化体验等新兴城镇化旅游业态,新发展了县城复圣文化旅游景区,“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87万人。”

    “发展休闲农业,要跳出小农业的狭隘思路,用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思维,打造休闲枣乡,让游客悠享乡村‘慢生活’。”葛石镇党委书记刘志强告诉笔者,葛石境内的神童山风景区和特色林果产业优势,为发展休闲农业带来了机遇,他们决定打造“大美葛石,休闲枣乡”的休闲农业品牌。发挥传统民俗村和典型示范的带动效应,利用农业景观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打造一批周庄、富家洼等民族风俗村,培育种养大户、特色饭店和龙头企业成为休闲农业示范点,完善休闲农业功能,集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使游客体验到地道的农家休闲乐趣,畅享乡村“慢生活”。

    宁阳县方面表示,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宁阳县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游基础设施建设,“没想到还带火了乡村游。”位于神童山山麓的黑石村有种植大枣的传统,连片枣林达1万亩,近几年该村发展农家乐和大枣采摘,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却没跟上休闲农业发展的步伐。了解这一状况后,葛石镇利用省财政连片治理项目资金,对神童山下的黑石、葛石、周庄、富家洼、涧西、钱庄等8个村进行统一规划连片治理,加固了方塘,修建了停车场,扩宽了环山路。“环境越来越好了,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游客能开着小汽车直接进山,来枣园和农家乐的游客越来越多。”谈到黑石村的发展,负责人许超难掩心中的喜悦。

    如今让村民更加高兴的是,宁阳县城到神童山景区开通了公交车,周末来神童山的城里人越来越多。“现在通了这个葛石的车,刷卡就一块多钱。”乡村游还大大吸引了县城的游客。

    为了能让乡村游更有吸引力,宁阳县还编制了宁阳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展数字化营销,全方位推介宁阳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将全县景点进行了串联。

    如今,土灶里炖着笨鸡,热水温开了枣酒,山上有果树,棚里有草莓,游客们吃着农家饭……全域游发展起来了,乡村游渐渐红火起来,乡亲们发展休闲农业游的劲头越来越足。

    截至目前,仅宁阳县葛石镇就初步建成了环神童山休闲农业带、蟠龙山休闲农业带和龙马寨休闲农业示范区,形成了“两带一区”发展布局。培育了山水农场、好运枣园、茶园农家乐、梨春园、柿外梨园、红鸟山庄、枣园山庄、富兴生态园、日月蜂谷等40多家休闲农业示范点,年营业额6000余万元,吸引游客40万余人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