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现黑科技,3秒“量体裁衣”,传统制造业的智变

发布时间: 2018-07-06 00:00:00 阅读: 打印 关闭

3秒!这是山东天源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3D人体扫描仪"量体裁衣"的速度。站在扫描仪前,全身几百项数据就可在屏幕上一一呈现。董事长王德华介绍,顾客如有需要,可先在虚拟试衣镜前进行虚拟试衣,挑选出相中的款式,即可在3D人体扫描仪前体验快速"量体",测量数据上传后台,自动生成各项剪裁数据,传输给车间定制。

“我们以往走的是国际品牌服代工的路子,现依托先进设备及智能吊挂生产线,公司将创建自主服装品牌。”王德华说,大量3D扫描数据将形成数据库,以大数据驱动生产,为企业个性化定制服装模式做好准备,定制能降低库存风险,让企业轻装上阵。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工业强大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乘着产业智慧化的东风,宁阳对标“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推行“企业上云”,加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帮扶,引导企业在银行办理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三押"融资近30亿元。宁阳还组建了四家国有投资公司,成立10亿元的东岳财富股权投资基金,首笔1.5亿元股权投资金投向山东华兴纺织集团,给企业智能化改造注入“金融活水”。

“这是国内首条靠‘云指挥’的纺纱生产线,员工只要点开iPad上的APP,就能监测1万多锭的纱线断头情况。”在华兴纺织集团智能纺云中心,调度员熟练地操作着Pad,向记者展示。

“云指挥”智能纺系统使用后,废棉量减少90%,用工减少80%,成纱质量相应提高,年销售额增加近2000万,“云指挥”纺出了"金纱线"。此外,华兴智能纺模式还能应用到对传统纺织车间的智能化改造,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支持工业互联网全自动智能纺纱项目,成功列入山东省首批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库。 

“华兴模式经院士专家组的评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在传统纺织行业推广的模式。”集团董事长胡广敏自豪地介绍,现国内总计有350万锭规模的纺织企业与华兴达成了合作意向。华兴纺织开始从“卖纺线”开始转型为卖纺织模式。

位于宁阳开发区的山东能源重装塔高公司,筹资 3.6 亿元引进了 50 台智能焊接机器人,建成国内煤机装备首套智能焊接生产线,智能焊接机器人能调用后台大数据库进行高难度焊接。用大数据来"指挥"焊接,让塔高从"机器换人"迈入"数据换人 "。

在宁阳,不仅是在生产制造环节实现智能化,智能制造还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凌云中央智能厨房、天源3D扫描"量体裁衣"、海斯摩尔智能化仓储物流、塔高千万吨综采智造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不断加速涌现,设计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等全流程整体推进,带动传统制造业全产业链发生"智"变,实现"老树发新芽"。

享受"北京躺",手机一键操作,澳洲大龙虾,芝加哥披萨,日本寿司…… 就能快速出现你的面前。依托泰山凌云新零售 O2O 冷链中央智能厨房(中国营养食品研发智造基地)及凌云全球跨境平台,智能厨房能"买全球卖全国",顾客宅在家中就能享用国际美食。此外,后台根据录入的顾客健康数据,为顾客定制最适合本人的健康套餐,实现"看人下菜 "。

主副食、荤素菜、冷链储配、洗消清洁、成品包装等流程在各封闭车间由智能机器人完成,生产过程手机端可全监控,打通了一条绿色生产、全球采购、智能生产、冷链配送、互联销售五大环节全程线上追溯体系。厨房依托美团、饿了么及自建电商平台,实现日供团餐30万份,将自创品牌早天下包子、千百度馒头营往全国,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利税3000万元。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王雅春 通讯员 赵峰 陈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