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蟋”为贵 小虫带来大收益
宁阳蟋蟀历史悠久,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 " 蟋蟀在堂,十月入我床下 " 的记载。古代被誉为 " 江北第一虫 "。宁阳蟋蟀闻名遐迩,以泗店镇产蟋蟀最为著名。古时,泗店镇的蟋蟀以曾向皇帝进贡、在打斗中不断得冠而闻名国内外。


宁阳的蟋蟀交易活跃期集中在每年的八月上旬至九月中旬,日交易高峰分早晚两次,市场主要以泗店镇为主。记者采访了解,去年宁阳蟋蟀交易期间,泗店镇从事田间蟋蟀捕捉的人数约为1.6万人,占泗店全部乡村劳动力人口的近60%。期间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苏州、济南、广州、西安、沈阳、哈尔滨等二十多个城市的近2万名蟋蟀爱好者前来收购。这些爱好者仅收购蟋蟀的花费平均每人达2-3万元,交易总额约为7亿元。


据泗店镇工作人员介绍,有三位常年来宁购蟋的客商,年花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其中一位邵姓老板每年花费500万元左右,绰号大鹏的老板每年花费300万元左右,汪姓老板每年花费200万元左右。


目前,泗店全镇经营蟋蟀用品专卖店共 20 多家,其中大型批发店 8 家;经营捕捉、喂养、储存、计量等蟋蟀相关用品和纪念品 200 多种,其中具有珍藏价值的蟋蟀老罐、红木斗闸、过笼等蟋蟀用具超过 40 种。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蟋蟀的交易方式也出现新变化,QQ、微信等通讯软件为蟋蟀交易提供新平台,各种少则十几人,多则数百人的蟋蟀交流 QQ 群、微信群在 " 虫友 " 中自发建立," 蟋蟀图片 + 明码标价 " 的形式逐渐被蟋蟀购买者认可,网上交易进一步活跃。


小蟋蟀带来大财富!据泗店镇初步统计,全镇36个村,各村都有从事蟋蟀捕捉的人员,其中人数超过本村劳动力人口60%的村有18个。今年,古城村一只蟋蟀在田间捕捉后一手卖价达到3万余元,全镇蟋蟀最高成交单价达11.5万元。该村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捕捉蟋蟀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中获益2-3万元。" 平时在幼儿园打工的年收入约为12000元,不及捕蟋收入的一半。" 张先生说。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 李庆林 陈阳 编辑 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