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 12370921494320433Q/2024-1707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宁阳县实验小学 组配分类 教学科研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数学中心组教学计划
发布日期:2020-10-26 10:28 浏览次数: 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团队建设为根本,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实现“夯基础、强素质、提质量、树形象、争一流”新目标,积极开展校研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重点目标

1.   “严细实恒”抓好常规教学管理,以各项教学规范和学校教学要求为指引,加强过程性跟踪,让数据说话,确保教学各环节规范、高效运作。

2.   以课改为抓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教师发展为本,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新秀,推出典型。

3.   中高年级继续探索实施数学单元整体性教学改革。

4.   继续探索实施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抓好学困生辅导及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各学科探索构建学科拓展课程。

5.  把常规调研与教学质量的监控结合起来,把随机性调研与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结合起来;把集中性调研与教师培养结合起来。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6.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生命线。配合学校教研组,积极探索,认真抓好课题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推广工作。

三、工作要点和措施:

(一)夯实教学常规管理,向常规管理要质量

1.突出检查指导管理。惯例常抓,管理有序,工作有劲,材料有理,从备课(提高有效性)、上课、作业(加强精选性)、辅导(注重及时性)等环节入手,坚持平时检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过程管理制度。突出上课、辅导、作业的重点检查,但时间不限,次数不限,加强随机检查力度。教研组长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指导,特别要加强对新上岗教师、薄弱教师的听课指导。

2.科学设计作业。一是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形式、分层设计,对于中上程度的学生尽量设计一些综合性、拓展性、创新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潜能,对于程度一般、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基础、降低难度、适当综合,对所有作业均要提高要求:独立做,做正确,书写好;二是要提高作业的质量,做到要求明确,书写规范认真,正确率高;三是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批改规范,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做好批改记录,及时集中讲评,杜绝延迟批阅、错批、不进行复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四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源,做到学生之间资源共享,数学学科尝试让学生找题、编题、改题、讲题的训练方法。

3.狠抓教风。以教风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要重视师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师德的提升。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每一个教师都能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无私地传递给孩子们。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他们积极搭建成长提升的平台,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4.落实好当堂达标、单元过关和各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定期进行教学调度。监测结果将作为教育决策和指导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认真抓实、抓好。坚持“课堂抓主流,课外抓辅导”的做法,加大毕业班的培优补差力度,讲求实效,确保毕业班整体成绩位居全县规模以上学校前两名。

5.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本学期每位教师要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实施“推门听课”制度。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听课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6.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要面向全部学生,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和谐教学气氛,关注学生个体差别,因材施教。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勾引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进步每一节课的效益,特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考的关系、练与考的关系。

(二)抓实校本教研,发挥科研先导作用

严格进行校本教研。本学期中心教研组每月活动1次,一年级除中心教研组特别通知外,单独进行教研活动,数学每次2节研讨展示课,其他学科每次1节研讨展示课;年级教研组单周进行集体备课,双周进行课例研讨,每次1节研讨课。集体备课时段、课例研讨时段,教导处要跟踪检查,纳入教师个人、教研组学期量化评价。

本学期我们教研方式将更加多样化,继续围绕学校尝试教学、单元整体性教学等课改重点进行,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系列活动。(1)亮点展示课:在年级听评课基础上,发现典型,推出我校中青年教师的亮点展示课。学校努力创设各种机会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2)同课异构课:由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采用的方式:个人独立备课、研课,组内教师参与听课、评课“以同一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不同课堂”的思想,主要体现同课异构、一课三上、同唱一首歌的局面,群体反思,诊断教学、解决问题(生成课程,再产生新的问题,再诊断、研讨、交流,形成专题,实际上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3)常态调研课:对近三年招考教师我们将重点检查教师的常规教学,包括备课(教案)、上课(课堂教学)、批改辅导(作业)、检测(当堂测验)等,全面客观地掌握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通过深入课堂进行调研、指导,发现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解决,真正发挥引领、指导、服务、管理的功能。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见“附件”。教导处将对各教研组校本教研不定期巡查,检查结果纳入教师、教研组评价。

继续加强毕业班的教学质量调研工作。定期组织老师互相听课,交流,讨论研究在短期间内怎样进行新课教学和系统复习,使学生有所学、有所获,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三)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以研促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学习交流平台--每一次的中心组教研、学段教研、年级组研,真实有效的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有目的的进行研究,这是一个融自主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于一体的平台,让广大教师互学共进。教师的心得体会、反思、经验等都在这里交汇、碰撞,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2.专业引领、带动平台--本学期开展骨干教师讲学(经验讲座或课堂教学展示)和网络课例学习,大力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开展课堂研讨、专题讲座、教师座谈等校本培训活动。

3.教学展示平台--本学期要针对本校实际,结合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评优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相应的评选活动。

(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加强学习,健全制度,营造氛围,增强科研意识。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县、市、省级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教科研文化建设。

 

四、教学工作周安排计划


 

第一周 9.2——9.8

1.  各中心教研组学习学期教研计划,规范各项教学常规,围绕课改重点研讨部署各项工作。

2.  收交学生素质报告单、分发教材、健全各种作业。

3.  完成各种教学计划。

4.  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

第二周 9.9——9.15

5.  年级课例教学研讨。

6.  教导处到部分年级进行听课调研。

第三周 9.16——9.22

7.  年级组语数英集体备课研讨。

8.  调查课后服务情况。

第四周9.23——9.30

9.  中心组课改教学研讨。(数学四五年级承办)

10.五年级第一次月教学质量测评。

第五周 10.1——10.7

  国庆节

第六周 10.8——10.13

11.召开五年级月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会。

12.年级课例教学研讨。

13.教导处到部分年级进行听课调研。

第七周 10.14——10.20

14.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

第八周 10.21——10.27

15.中心组课改教学研讨。(数学二三年级承办)

16.期中业务检查。

第九周 10.28——11.3

17.期中教学质量测评。

第十周 11.4——11.10

18.按级部召开期中教学工作会议。

19.年级课例教学研讨。

20.教导处到部分年级进行听课调研。

第十一周 11.11——11.17

21.年级组语数英集体备课研讨。

第十二周11.18——11.24

22.中心组课改教学研讨。(数学五年级承办)

第十三周11.25——12.1

23.五年级第二次月教学质量测评。

24.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

第十四周12.2——12.8

25.召开五年级月教学质量测评分析会

26.年级课例教学研讨。

27.教导处到部分年级进行听课调研。

第十五周 12.9——12.15

28.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

第十六周12.16——12.22

29.各学科结束功课,制订复习计划。

30.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查。

31.学校对各非考试学科进行考查。

32.五年级期末模拟测试。

第十七周12.23——12.29

33.年级课例教学研讨。

34.举行习作、数学思维分析、英语会话(习作) 比赛。

第十八周12.30——1.5(腊月十一)

35.举行期末教学质量测评。

36.收交归并相关教学档案资料。

37.撰写教学工作总结,拟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说明:

  1. 活动时间:中心教研具体时间安排:周三2、3、4节:数学;年级组教研时间:同时段3、4节。                                     

  2. 活动地点:中心组听课教研在录播教室。集体备课在本年级办公室。

     

 


信息来源:宁阳县实验小学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7宁阳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阳县人民政府主办 宁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鲁公网安备 37092102000010号 鲁ICP备1102385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9210013

联系地址:宁阳县府前街99号 联系信箱:nyxdsjzx@ta.shandong.cn 邮政编码:271400

建议电脑屏幕分辨率大于1280x768 使用IE9浏览器进行浏览 未经授权禁止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