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公里山路和200多村庄的连接
2020-10-27 作者: 戴玉亮 来源: 大众日报
宁阳县有一条山间公路,当地人称为环山路。环山路环绕的不是一座山,也不是几座山,而是百余个山头。据宁阳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李德强介绍,宁阳有大小山头146座,中东部地区更是群山连绵。山区林果资源丰富,但由于道路不畅,长期以来百姓出行难,果品出山难,防火压力大。
2016年,宁阳县下决心修建环山路。4年来,宁阳县、镇、村三级共投入资金1.5亿元,以及大量没有计入成本的人力等。今年7月17日,环山路全线通车。126公里的环山路,串联起7个乡镇的72个山区村,并辐射带动沿途154个村。在脱贫攻坚战中,这条路助力沿途31个省市级贫困村、103个“插花村”的2072户3952名贫困人口脱贫。“环山路是防火通道,更是扶贫大道、产业大道,下一步还要将它打造成生态景观大道。”宁阳县委书记毕黎明表示。
最高点劈山开路
宁阳县东庄镇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54座山、76条河,其中宁阳最高的凤仙山就在东庄镇,海拔608米。环山路在东庄的最高点在老庄子村小娄里,最低点也是整条路的最东头在王家庄,落差151米。
10月19日午后,从王家庄村头出发,驱车上环山路。一开始,路面平稳上升。进入凤仙山脉后,汽车开始蛇行爬升。几百米,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就是一个弯。山路十八弯,宁阳环山路何止十八弯,简直就是百转千回。正是深秋时节,植被茂盛的凤仙山风景如画。大约10公里后,到达老庄子村小娄里。在此等候的老庄子党支部书记徐忠志说,凤仙山脉在此处叫穆寨顶,穆寨顶的山坡形状像以前种地用的耧,所以叫小娄里。环山路小娄里处,是整条路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地方。
按最初的设计,在原来的土路基础上修,路程是短,但落差太大,低点处需要填土方15米厚。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退一步说,即便完成了,这样的路也不合理,因为坡度太大。多次修改设计,依然不行。无奈,只能改线。
“劈开一部分山坡,填到下面的沟里。我们叫削高填低。与此同时,为了降坡度,增加S弯。”几年来一直盯在施工现场的东庄镇人大主席张洪兵说,光劈山镇上就花了200多万元,最深的炮眼打到了15米。县里负责运土方,45天花了60万元;村里负责整理路基,也投进去了80多万元。整个环山路,1公里造价大约120万元。小娄里这一段,500米就花了近500万元。
环山路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沿途各村纷纷流转土地,发展林果产业。以前十几元一亩的山地,现在到了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老庄子有1000亩经济林,统一流转后由大户承包。现在果树种类有核桃、板栗、苹果、黄金梨等。
“这条路,修得值。”徐忠志说,路修好后农产品可以方便地运出。同时,环山路还构成了一道防火隔离带。老庄子有12个护林员,以前是步行爬山巡逻,现在骑电动车、摩托车或开车巡逻。下一步,老庄子要搞采摘和民宿。
下午4时20分许,来到凤仙山主峰脚下,记者看到路边一块牌子上写着“宁阳县东庄镇环山路文旅项目旅游节点开发提升效果方案”,下面有1张设计图和3张效果图。这是宁阳县在环山路沿途重点开发的一个项目,将在凤仙山建登山台阶、观景平台、登山木栈道、游客服务中心等。今年8月,项目启动。
苹果基地和田园综合体
沿环山路,经华丰镇、磁窑镇,到达葛石镇。下环山路后几分钟的车程,就是山东万林科技苹果基地。基地用地是从附近的张家崖等几个村流转过来,有6000多亩,每亩一年1000元。
说起环山路的好处,万林基地经理刘磊认为,一是交通好了便于果园管理和运输;二是起到了防火作用;三是利于发展观光游,如采摘等。他的说法,和徐忠志基本一致。
刘磊说,60多个贫困户在万林基地工作。他们把土地流转给基地后,再到这里打工,每天工资50元到60元。
晚6时许,来到离万林基地不远的张家崖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伟介绍,该村有贫困人口58户,均已脱贫。贫困户中,有7人在万林基地打工。贫困户朱玉牛,两个儿子都因意外离世,目前家里有老伴、上初中的孙女和患病的儿媳,一家四口低保。
党支部副书记王斌给朱玉牛算了一下收入账:1.2亩土地流转出去了,一年1200元;产业扶贫项目收益,一年能分1068元;在万林基地打工,每天50元。此外,还有低保金。王斌说,朱玉牛一年收入2万多元没问题。
晚7时10分许,来到友邦彩山田园综合体。这个田园综合体位于蒋集镇的彩山(海拔361米)脚下,蒋集镇正好位于环山路的中间地带。
2015年,友邦集团花150万元买下了公司东侧的一个农家乐。集团董事长张辉说,开始是作为职工餐厅和接待用的。在一位市领导的建议下,改建为田园综合体,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开业。
高起点设计,大手笔投入,短短时间内友邦田园迅速成长,会议接待能力1000人,住宿接待能力达1300人,被列入2019年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资格项目名单。有这个资格的,全省28个。
友邦田园目前主要有三块业务。
一是农业。友邦田园有500亩的山楂园。除了山楂园,还有草莓、火龙果特色种植和无土栽培的西红柿大棚。一个高科技农业展示馆内,种着百香果等北方少见作物。
二是旅游。这一块目前年收入已经超过500万元,主要依靠大棚采摘、企业团建等。友邦田园还是我省首家符合ICF安全标准的综合性国际营地。本来今年要承办世界营地教育大会泰山分会,因疫情推迟了。
三是教育。友邦已与世界500强浙江海亮集团签约,对方每年安排7万学生到友邦田园进行研学。同时友邦田园提供成人教育,是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宁阳县乡村振兴学院田园校区。
“环山路通到彩山后,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拉动了旅游。”张辉说,友邦田园项目三期将借助环山路的优势,整合彩山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森林休闲、生态康养及民俗等。
10月20日上午,在友邦田园的无土栽培大棚内,记者遇到了李志刚和张可斗。李志刚在紧靠友邦田园的八大村干了20多年党支部书记,现在带着35个人在友邦田园干活。八大村不大,但有27户63人的贫困人口。李志刚带的人里面,有7个贫困户,其中一个是张可斗。张可斗和老伴都有高血压,都先后脑梗过。友邦田园从八大村流转了不少地,每亩一年1000元,张可斗家的3.7亩地也流转了出去。张可斗和老伴每人每月有低保金350元左右。在友邦田园打工,一天70元钱。另外,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张可斗每年有1000多块钱。
友邦田园共使用扶贫委托经营资金457.5万元,给贫困户的分红是每年36.7万元,共有40户受益。
得时村的4座山
离开友邦田园,车在彩山穿行。彩山确实五彩缤纷,大约20公里的路程后,到达堽城镇得时村。
村委会办公室办公桌上有一个荣誉证书,打开一看,是村党支部书记张思芳获得的最新称号:宁阳县乡村人才振兴“双百双千”计划强村富民之星。
宁阳启动环山路建设时,堽城镇最早行动。堽城镇里,得时村第一个开工,因为穷怕了。以前的得时村,集体一分钱没有。村里想办点事,就借钱,最后欠债100多万元。得时村有4个山头:茂公山、小东山、小南山和马山。山不少,但不长东西,因为没有水。“山上栽棵树,能活,就是不长。这种树,我们都叫老头树。”张思芳说。
2016年7月,环山路得时村段开始修建。时任堽城镇党委书记孔志刚对张思芳说:“得时村得时村,得天时顺民意,再不奋起到何时。”得时村2.4公里的环山路,修了整整一年。2017年,路修好后,得时村建设蓄水池,把月牙湖水库的水引到村里,然后在山上铺设管道,再把水引到山上。
有路有水后,得时村进行土地整理,3年时间先后完成了4个山头的土地全流转。1400亩的山地,被5个人承包。这些地都栽上了果树,有樱桃、苹果、黄金梨等。
通过土地流转,得时村集体收入有了10万多元。张思芳说,有收入后,村级服务能力提高了。村里建设了文化广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通过了县级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堽城全镇62个村,各项工作综合评比进入前十名的,叫红旗村,得时村是其中之一。
离开得时村,向西,山头越来越少,道路也越发舒展。到堽城镇刘庄村附近,一条大河出现在环山路北侧,大汶河!从这里开始,环山路变成汶河大堤,全长9.2公里。再往前,水面更加开阔,环山路变成了滨湖大道,2.8公里。路两侧,分别种了三排绿化树。树的外侧,是人行步道。湖边,有人垂钓,还有人在打牌。
下午3时许,到达鹤山镇沈西村。从沈西村向南再次上山,一路蛇行,依次经过大悲山、行山、牟山、皋山。
下午4时许,抵达山脚下。一块青石牌坊上写着两个大字:皋山。环山路,到西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