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主心骨 唱响主旋律 振奋精气神——凝聚宁阳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
唱响时代发展主旋律,振奋干事创业精气神。今年以来,宁阳县委宣传部紧扣县委中心工作,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讲好宁阳发展故事,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更好地展示新时代的宁阳形象,为凝聚宁阳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宣时代之声 讲百姓之事
让舆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十三五’期间,宁阳县加大资金投入,为457个行政村完成道路‘三通’建设,总计施工里程2500多公里……”近日,一条《山东宁阳: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闻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对宁阳县实施农村道路“三通”工程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给予肯定。新闻一经报道,得到网友纷纷转发和点赞。
据介绍,农村道路“三通”是宁阳县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咬定目标、克服困难,在全市率先完成任务。围绕此主题,宁阳县委宣传部立即组织媒体进行集中采访,相关新闻在央视、新华网、《中国交通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不断提升宁阳美誉度。
宣时代之声,讲百姓之事。今年以来,宁阳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主题活动,以推进宁阳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聚焦工业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邀请上级媒体记者走进来,重点工作经验推出去,在上级党媒刊发一批重点稿件。东疏镇创新“云公章”的经验登上《人民日报》,疫情期间“无接触”种植的经验登上《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三资”清理、产业链招商等工作经验在《大众日报》、新华社内参等媒体刊发。整合县内媒体力量,开展“企业家访谈”“企业家风采展播”等采访活动,组织媒体“新闻走基层”,挖掘推树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卢运忠、宁阳七汉子的孝心故事、退役军人创业典型陈强等人物群体,让主旋律更加响亮。
理论武装深入推进,让“主心骨”更加坚定。近段时间以来,宁阳县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成立县委宣讲团,分赴各乡镇街道、园区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组织教育、团委、妇联、工会等部门团体成立宣讲小分队,开展各领域、全覆盖宣讲活动,推进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
今年以来,该县组织“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和理论宣讲活动近百场,宣讲作品《梦见小康》入选省《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 百姓故事100例》,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宣讲活动14场,深入实施“成立小宣讲团、打造小讲堂、用好小喇叭、编制小菜单、开辟小宣传栏、用活小媒体”“六小”工程,打通党的声音走向基层“最后一公里”,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
网络治理有力有效让主阵地更加安全。在春节、两会、疫情防控期等重要节点,宁阳县实行24小时在线值班,确保舆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以舆情共享、分析研判、风险排查、联动处置为着力点,召开舆情风险专题研判会议9次,开展专题培训2场。联合县公安局开展“净网”专项行动,组织网评员积极发声,围绕美丽乡村、复工复产复学、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网评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实现网上舆论与全县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营造强有力的舆论声势。
鲜花赞美德 奖杯送榜样
深化文明实践让正能量更加“充沛”
这两天,因业务突出而上了公司“光荣榜”的山东天源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许利喜上眉梢。她怀揣1190元奖金,拉着同事在榜前照相留念。员工张春芳感慨:“她是我们的榜样,我也要努力争取上榜!”
山东天源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维洪告诉记者,公司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每月开展“生产综合评比表扬奖励”“优秀管理干部先进事迹”“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为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宁阳县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农村、社区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优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在所有村居实现“村村建榜、户户争上榜”基础上,逐步延伸到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目前全县共建善行义举榜800余个,上榜人数达10万人。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千万面旗帜汇集起来,树起宁阳的“文明风骨”。宁阳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评选、身边好人推荐等评创活动,对典型以“鲜花赞美德”“奖杯送榜样”等方式表扬,今年还策划开展了“榜样——奋进的力量”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截至目前,该县受全国、省、市级表彰各类先进典型120余人次,其中“信义兄弟”入选全国诚信之星,刘奉阁入选中国好人。
夜幕四合,华灯初上,北方的初冬,室外气温已到零度,但在东疏镇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依旧热闹非凡。几个老友围坐,打起鼓敲起锣,亮一亮嗓门放歌一首,或跳段广场舞、练几式太极拳,“两疏夜话”为原本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烟火味。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宁阳县东疏镇进行文娱活动场所建设,组织各村成立文化队伍,引导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使大家的农闲时间变得亲近与温暖。
据介绍,宁阳县在建好乡村“十小”文明实践阵地基础上,创新推出“12568”工作法,即树牢“泰安小美”志愿服务品牌,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实践载体,明确传理论政策、道德文明、文化法治、科学技术、健康知识“五传”内容,整合管理、理论、教育、文化、科技、健康六大平台,建立理论宣讲、政策普及、公益帮扶等八支专业队,为文明实践画好了“路线图”。
深化文明实践让正能量更加充沛。宁阳县持续做好“阵地、队伍、活动”三篇文章,目前已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打造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62处、实践教育基地15处。搭建“县乡村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小队”的“3+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全县共建立志愿服务专业队8支,小分队32支,265家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伍和30余家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纳入总体布局,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4万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次。抗击疫情期间,全县2000多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300多个省、市、县先进典型。
在城区,巩固“文明户—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县”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县新增省市级文明单位12个,省市级文明社区2个,省市级文明家庭20个。在农村,深化“文明户—文明村—文明片区—文明乡镇”梯级创建和全域文明创建,开展文明单位城乡牵手共建,累计为102个村居帮扶物资折合资金500余万元,开展帮扶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利用农村闲置院落建成民俗馆、村史馆、童乐园等特色场所100余处。
传承良好家风 守好德育阵地
打造宁阳特色的“文化品牌”
“劝读书,禁淫恶;劝务农,禁争讼……”在宁阳县堽城镇桥南村村庄入口,镌刻在百米文化墙上的《宁氏家训》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分外抢眼。行走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块特别醒目的“家训牌”,处处洋溢着家文化的气息。
堽城镇桥南村村党支部书记宋磊说,除了亮出家训,村里还建设了聚善园、举善堂、泽善广场等家风教育阵地,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优秀家训文化的熏陶感染。
宁阳是复圣故里,有2000多年置县史,境内有颜庙、颜林等历史遗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氏家风与学风在宁阳县得以传承发展。游走在社区、村中庭院,随处可见的家风墙将无形变有形、无言变有言,形成了宁阳特色的家风文化品牌。如今,像堽城镇桥南村这样在自家门口张贴“家训牌”的做法已在宁阳县全面铺开,全县有4万多户居民将家风家训在自家门前“亮相”。
为让好家风家训从“家”出发,辐射到单位、社区、村居,进而覆盖到全社会,宁阳县通过编写一本家风教育教材、打造一批家风教育学校、建设一批家风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家风专题教育、组织一系列家风创展评活动“五个一”工程,使文明家风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宁阳县把各类先进典型作为建设好家风的鲜活教材,使选树典型的过程成为交流家规家训、弘扬文明家风的过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集中打造了华丰镇红卫渠主题教育基地等6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主动作为,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潜移默化之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湖光潋滟秋方好,瓜果飘香话丰年。9月22日,宁阳县举办了山东·宁阳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宁阳大枣”品牌全景发布会,并现场发布了“宁阳大枣”品牌LOGO和宣传标语,进一步叫响了“宁阳大枣 中华药枣”的文化品牌。
今年以来,宁阳县先后开展了“山东宁阳梨花节”“中华蟋蟀文化节”等文化活动,组织各种摄影展、书画展等文艺社科活动,不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全县文化及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库,打造金彩山鲁酒文化产业园、纺织服装文化创意园等转型升级项目,大力实施“文化+”工程,推动文化与旅游、工业、农业、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该县还深入推进农村文化队伍“三年一百”工程和优秀传统文化进“七进”活动,目前已建成70支人员基本固定、设备基本配齐、能够经常开展活动的文艺队伍,全县文化事业产业稳步发展,文化基础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