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21MB2794342A/2020-07861 | 成文日期 | 2020-07-03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政府办公室 | 发文文号 | 宁政办发〔2020〕18号 |
有效性 | 有效 |
政策解读链接:宁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阳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的解读材料
宁政办发〔2020〕1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宁阳经济开发区、环城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市以上驻宁各单位:
《宁阳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宁阳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主动有效地做好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根据,编制本方案。
一、灾害点的分布范围、威胁对象
目前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处,主要分布在华丰、磁窑、蒋集、堽城、葛石、伏山、鹤山、东疏等乡镇。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条规定,我县地质灾害点可划分为:崩塌4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地面裂缝13处。
(一)崩塌(共4处)
1、葛石镇黄家峪崩塌(1):位于神童山西南坡黄家峪村村北,地理坐标为116°58′49.7″,35°47′20.1″,该区域山坡岩石裸露,无覆盖层及植被,山体上部裂隙发育,危岩耸立、突兀,中部可见直径约6—8米的巨大落石,黄家峪村居民距其山下仅10余米处。由于山坡陡立,岩石稳定性差,一旦遭遇大风及强暴雨天气,很容易发生岩石崩塌,危及山下居民。
2、葛石镇黄家峪崩塌(2):位于黄家峪村村东,地理坐标为116°59′03.3″,35°47′19.6″,坡高20米,坡长25米,坡宽80米,厚度1米,估算体积2000立方米。坡面浮石威胁下方住户、养殖场。危险性小,现状不稳定,预测不稳定。
3、葛石镇中古树口山体崩塌:位于中古树村西北,地理坐标为116°56′43.7″,35°50′13.8″,岩性为花岗岩,坡高30米,坡长40米,坡宽20米,厚度1米,估算体积30立方米。裂隙发育,危岩体较多,威胁下方居民。危险性小,现状不稳定,预测不稳定。
4、堽城镇住山庄崩塌:位于住山庄村村北,地理坐标为116°55′30.6″,35°51′37.3″,北侧山坡约20米处,岩性为花岗岩,坡高15米,坡长20米,坡宽30米,厚度1米,体积约600立方米,岩体裂隙发育,危岩体较多,威胁坡脚房屋和居民。危险性小,现状较稳定,预测不稳定。
(二)泥石流(3处)
1、华丰镇胡家庄泥石流:位于胡家庄东南大喷峪,地理坐标为117°08′27″,35°46′37″。该泥石流沟呈葫芦状,沟内植被茂密松散,覆盖层约厚0.6—1.2米不等,泥石流沟口300米处即为胡家庄。1971年9月份一场暴雨引发泥石流,冲毁房屋20余间,冲下来的大量滚石随处可见,滚石直径一般在0.5—2米。若遇强暴雨,该村50多户、200余人、300余间房屋仍将受此灾害威胁。
2、蒋集镇小宁家庄泥石流:位于小宁家庄村南、杏山北面,地理坐标为116°58′09″,35°51′08″。泥石流沟走向NE44°,山坡坡角45°。汇水区呈簸箕状,植被较发育,覆盖土层厚约0.5米,下游行洪河道较窄,横穿小宁庄村。1989年汛期,大水曾淹沿岸5户民房。若遭遇特大暴雨,沟口5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再次受到威胁。
3、磁窑镇枣庄村骨头涧泥石流:位于枣庄村西南部,凤凰山北面。地理坐标为117°01′42.9″,35°48′45.5″,为一深切割“V”字型沟谷。岩性为泰山群变质岩,沟长约2千米,枣庄村西南部500米处上游泥石流沟中,有一南北长53米、东西宽50米、高8米的人工堆积土石平台,为开山采石用的停车场。由于该平台位于泥石流沟的瓶颈区,而沟谷本身相对高差较大,两岸陡立,如遇暴雨天气,山洪激流很容易摧毁该土石平台,对枣庄村带来严重灾害威胁。2001年8月4日一场大雨引发山洪,使20余户居民、100余间房屋遭水淹,幸未造成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等灾难。
(三)地面塌陷、地裂缝区(13处)。县内地面塌陷主要为煤田采空塌陷。
1、华丰镇南良父—西磁窑塌陷区:包括南良父、田家院、小河西、乔家庄、西磁窑5个自然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塌陷坑,目前的塌陷坑多为当地农民填埋后再次发生的塌坑。塌坑多呈漏斗形,部分为椭圆形和不规则长条形,区内共有塌陷坑约300个,直径3—10米,深1.5—5米,其中田家院村西北最深达十几米。南良父村地面塌陷最早发生于1988年,先后造成940余户、5960余间房屋斑裂,威胁人口3190人,1400亩土地受损。
南良父村地裂缝:南良父村西南、南、东方向均有地裂缝发生。其中村西南地裂缝发生于1995年,裂缝最宽处达6米,深3—5米。南良父村南600米处裂缝发生于1988年,裂缝长约300米,宽约6米,深4.5米;村东100米处裂缝,发生于2001年,长约500米,宽度1.3—2.3米,深0.1—0.5米。该裂缝北8米和10米处还分布有一条长约300米、宽0.2—0.3米,深度0.1—0.3米的裂缝。
乔家庄地裂缝:乔家庄西南1600米处裂缝,长约800米,宽2.2—3.7米,可见深度3.9米。
田家院村北裂缝:发生于1996年,长度至西磁窑村东北,约3000米,宽0.3—8米,可见深度12米。
西磁窑村东北角农田内裂缝:发生于2002年,长约300米,宽0.2—3.5米,可见深度3米。
2、堽城镇茅庄桥北—东台里塌陷区:涉及茅庄桥北村、桥南村、前茅村、八里庙村、西台里村、东台里村6个村庄,农田塌陷2482亩,特别是东台村居民点塌陷区域有扩张趋势。地面塌陷区内,地形变化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可达1—3米,严重破坏农田原有灌溉设施,致使农粮作物减产,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
3、葛石镇石碣集村—西官庄村地面塌陷区:石碣集村位于该镇西部,全村660余户已发现400余户房屋产生斑裂,屋内墙与房顶交接处可见裂缝,宽10厘米不等,地面已发生沉降,屋外墙可见宽1厘米、长约3米的裂缝。另外,该村小学房屋于2000年开始出现裂缝,二楼20余间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位置多发生在屋角及门窗附近,多为斜裂。石碣集村西北有500亩的塌陷地,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5米,伴生多条裂缝,宽约15—20米,长约500米。并且该村村南耕地中于2012年8、9月份发生多条地裂缝,地裂缝呈北东--南西线性走向,长度100米以上,大裂坑长度不等,宽度30—100厘米,深2—5米,无积水,可看到角砾状基岩,危险性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范,探明成因进行治理。
4、伏山镇大吴家村、十里堡塌陷区:涉及村庄4个,分别为大吴家村、张家行村、陈家行村、十里堡村。
大吴家村村内前街路面曾于2010年9月在发生面积4—5平方米的地面塌陷,该村村委会南150米水泥路曾面于2013年5月发生地面塌陷,塌陷坑东侧紧邻居民房屋,塌陷坑径2米左右,两处地面塌陷均在村内居民区内,东西相距35米,无人畜伤亡。
张家行村村西北方房屋开裂较为严重,涉及15余户居民,部分居民因房屋开裂严重,采用钢筋横穿墙体固定。另外,该村有100余亩田地塌陷,村西北田地有裂缝多条。
陈家行村田地有塌陷、裂缝现象,裂缝宽10厘米。
十里堡村有塌陷田地47亩,2000年开始发现田间裂缝。
5、东疏镇小屯村地面塌陷:地理坐标为116°43′03.5″,35°43′49.2″,农田产生不均匀变形,未发现明显塌陷坑和积水区。
6、伏山镇东代村地面塌陷:地理坐标为116°49′19.2″,35°50′06″,位于东代村村东,曾于2011年10月份和2014年3月份发生地面塌陷,其中2011年10月份的陷坑坑口为圆形,塌陷坑直径5米,深2米,变形面积18平方米,2014年3月份的地面塌陷位于该村泰安凌云经贸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钢架大棚内,直径大约2米左右,口略小腹略大,深约2-3米。两次地陷相距约500米,北偏东走向,危险性中等,现状不稳定,预测不稳定。该塌陷区位于为灰岩岩溶地带,附近的地下水开采量较大。
三、2020年夏季宁阳气候趋势预测
2020年汛期,全县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涝重于旱。预计2020年夏季,全县平均降水量420~480毫米,较常年(406.7毫米)偏多1~2成。暴雨过程和日数较多,可能有较重汛情。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多,强度偏强,盛夏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县。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方向
(一)崩塌、泥石流。应对崩塌、泥石流灾害,要以避让为主,同时合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杜绝或减轻诱发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1、崩塌、泥石流灾害暴发前有前兆,要加强对周围群众的防灾教育,对周围居民发放“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明白卡”,使群众了解和掌握灾害突发时的自救方法。
2、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加强日常监测,对重点危险区实行定人不间断监测,雨季要昼夜监测。如有异常现象应尽早制订撤离计划,组织人员疏散。
3、对小型或易于治理的潜在灾害,实行加固、支挡、引水等防范措施。
4、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牌,提醒周边村民注意。
5、对建造在泄洪沟坡上的梯田及其堆积物等要坚决拆除。
6、有计划地引导灾害区村民搬迁,远离灾害区,从根本上避让灾害。
(二)采空区塌陷。采空区塌陷灾害的防治,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
1、对矿山采空区范围的发展实施动态监测,及时预测预报塌陷区范围。
2、加强群测群防,进行采空地面塌陷的长期监测,发现异常现象及时上报并做好应急准备。
3、村庄、工厂等工程建设要避开采空塌陷危险区段。
4、设立醒目警示牌,书写“地面沉降区”等字样。
5、在已塌陷区,采取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办法进行防治。
(三)工程治理区监测。汛期要特别加强对正在组织施工的葛石镇黄家峪崩塌(1)、葛石镇黄家峪崩塌(2)、华丰镇胡家庄泥石流和蒋集镇小宁家庄泥石流,以及已经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华丰镇南良父—西磁窑塌陷区、堽城镇茅庄桥北—东台里塌陷区、葛石镇石碣集村—西官庄村塌陷区、东疏镇小屯村塌陷区域进行监测,防止出现次生灾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和相应的办事机构,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矿山企业负责人对本矿区负总责。
(二)强化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园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持续深入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乡镇要建立健全防灾责任制,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同时按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监测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演习,增强群众识别、避让、应急处治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相关乡镇要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档案及相关视频资料于2020年7月底前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严格制度执行。一是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各乡镇街道、园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设立汛期防灾值班室,明确值班领导和值班工作人员,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二是严格执行险情巡查制度。各乡镇街道、园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实行地质灾害定期检查制度,在汛期每月轮回检查一次,大雨、暴雨过后检查一次。重点检查灾害监测情况、隐患点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有无新的灾害危险点出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收集汇总检查情况,以书面上报县人民政府,同时抄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是严格执行汛前排查制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委托或聘请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开展汛前排查,既查已有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又查是否有新增隐患点,并及时将新增隐患点纳入防控范围。四是严格执行汛期报告制度。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期,各乡镇街道、园区要实行“零报告”值班制度,每天下午17:40前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报险点监测情况。发生灾情要在规定时限内向县政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相关部门上报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存在问题等情况,并积极组织抢险救灾。
附件:宁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宁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成 员 名 单
组 长:范长征 副县长
副组长:吕洪胜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刘 伟 县群众利益服务中心主任
成 员:赵 帅 县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
陈小霞 县气象局副局长
濮 华 县财政局党委委员、副科级干部
杜敏远 县发改局党组成员、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
赵明亮 市生态环境局宁阳分局副局长
刘永新 县住建局建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孙 皓 县水利局副主任科员
魏伯华 县交通运输局副科级干部
戴绍华 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张晓乾 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县教科研中心主任
郭立群 县卫健局党组成员
褚春雷 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 刚 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党组书记
郝桂成 县能源发展服务中心副科级干部
范文健 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吕洪胜任办公室主任。
值班电话:5390001 5390055
联 系 人:秦西运 13335276999
赵红军 1385489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