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议案》的答复(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号)

发布时间: 2021:11:25 16:10 阅读: 打印 关闭


袁野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议案》收悉。我局对此高度重视,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员,就解决方案建议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专题调研。现根据我局的职能,答复如下: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不可分的整体,而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源头、是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产业振兴才是硬杠杠。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只有经济兴盛,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宁阳县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 注重发展特色种植,特色种植业集群度不断增加

1、蔬菜产业:宁阳县蔬菜种植遍布各乡镇,全县共有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128个。宁阳县曾获得“蔬菜良种之乡”美誉,被科技部批准为“蔬菜良种批发市场”,所产黄瓜种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西红柿、芸豆、生姜、山药、大白菜等万亩连片蔬菜生产基地,涌现出“芸豆之乡”等多个专业蔬菜生产乡镇,“桥白”牌大白菜、“龙渔泉”有机蔬菜、“绿之源”绿色蔬菜等多个知名品牌。食用菌产业被山东省列为珍稀类食用菌发展区域。宁阳桥白大白菜、宁阳香椿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580个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

2、林果业: 全县规模化林果基地155家,现有果品基地面积12.06万亩,全县果品总产量达到9.6万吨,总产值达到1.8亿元。全县注册果品商标16个,无公害果品认证面积达到1.4万亩。获“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生产示范合作社”荣誉称号4个,获“山东省龙头企业”荣誉称号8家。宁阳大枣是我县一大特色产业,主要有圆铃、长红、酸铃、六月鲜四个品种。曾被列为“国家保健用枣”,品牌价值5.84亿元;先后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资格认证、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宁阳“圆铃枣”分别在乐陵全国红枣交易会、山东(济南)国际林产品博览会、北京国际林产品博览会和中国(菏泽)林产品交易会上四次被评为“金奖”;我县两次被国家林业(部)局命名为“全国大枣示范基地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大枣之乡”。

3、苗木花卉产业: 全县规模化苗木花卉基地127家,苗木花卉面积已达8.1万亩。先后荣获全省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山东省彩叶苗木之乡等荣誉和称号。一大批苗木大户相继落户到宁阳,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东方园林、东华园林、胜鑫园林、燕园(泰安)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金阳山水等苗木公司先后在宁阳建起了万亩、千亩以上的高档苗木基地,极大地示范带动了我县苗木产业的发展,大中型苗圃纷纷崛起。

4、畜牧产业:畜牧养殖是宁阳县主要产业之一, 全县规模化养殖基地数474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泰安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马家院生态牧场、泰安温氏张圩子小区、山东健翔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宁阳县牧壮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泰安市喜洋洋牧业、宁阳同兴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安惠佳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宁阳县华鸣畜禽养殖场、明强养殖场等。全县规模养殖场总数达到491个。全县生猪、牛、羊、家禽分别达到22.06万头、2.37万头、12.09万只、729.65万羽,其中奶牛1.7万头,年孵化禽苗1.5亿只、繁育仔猪54.04万头,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种鸡、种鸭和仔猪繁育基地。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温氏、正和、正邦、晴好、虹盛、碧蓝生物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畜牧项目年均投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生猪、奶牛、家禽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逐年攀升。我县已被省政府批准纳入全省30个奶牛生产大县、30个蛋鸡生产大县、30个肉鸡生产大县转型升级产业布局范围,畜禽养殖标准化程度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数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成为全省首批8个“山东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之一。

二、 农产品加工业链条不断完善

宁阳县农产品加工主要有粮食加工、蔬菜加工、肉类加工、食品加工及林产品加工等。 截止目前,我县共有纳统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全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6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多家。其中通过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获得“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泰安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华兴纺织、山东泰山立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4家(泰安友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泰安紫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安丰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泰安巴夫巴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家(山东泰山立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宁阳晴好食品有限公司、泰安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泰安烟农供销农资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泰安银王卞商贸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引进培植一批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传统农业与加工、流通、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农业“新六产”发展格局,以产业振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抓“三品一标”推广,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把农产品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科学制定规划。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并且一以贯之的贯彻执行。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主导产业的培植力度,加快主导产业主导品种的推广普及,使原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品优势,转变为几村一品、几乡一业的区域化、产业化的块状经济布局。坚持突破村庄界限、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等限制,科学规划有机蔬菜、设施农业、山区林果、苗木花卉、畜牧养殖等产业发展,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乡村联动、整体迈进,以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二是依靠品牌建设赢美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农业品牌培育,以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名特优农产品,引导推进品牌创建和整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经济优势。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支持伏山芸豆、华丰番茄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同创,继续积极培育强势品牌,重点培育宁阳大枣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三是打造现代化农业园区。着力打造伏山有机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华丰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蒋集彩汶现代农业产业园、乡饮五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园,以园区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为带动,通过“生产+加工+科技”打造聚集现代生产要素,融合发展关联产业,功能丰富多样、综合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构建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2、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用 “统一”的思想,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借鉴粮食“十统一”、养殖“四统一保”“立体养殖倍增计划”、种养结合“五位一体”大棚等模式,坚持把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为主攻方向,以良种良法配套、耕作制度改革、全程机械化作业、龙头企业升级、知名品牌创建为着力点,突出抓好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围绕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农业资源条件、农业生产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农业结构层次达到的实际水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确定切实可行的农业经营模式。重点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贸工农科教服”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合作化经营模式,一种是集体加农户,以村集体为依托,成立规范的农业合作社,集体统一经营服务,农户分别生产管理;另一种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农场化经营模式,采取家庭农场式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经营项目。三是坚持工业化理念,创新农业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小规模经营向适度的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农场、合作社等集约化经营组织,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土地、人力、资金、技术、设备的整合,推动农业领域效益型经营机制的完善,加快订单农业、家庭农场、企业加农户等经营模式的创新,提升农业价值链效益。

3、大力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农业产业链。一是向精深加工要效益。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招大引强,在各个主导产业上培植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引建产业园区,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吸引配套中小企业入住经营,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创新农产品加工产销模式,依托中国供销(宁阳)农副产品物流园和粮食现代物流园,高标准规划食品工业园,通过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建成集加工、冷链仓储、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食品加工园区。以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加工和出口贸易为主,建设“中央后厨房”产业集群,打造山东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加工及出口贸易示范基地。二是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制定出台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领域的实施细则,依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入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兴办高技术含量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三是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围绕我县生姜、大枣、西红柿、芸豆等特色产品建设专业化批发市场,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借助电商物流拓市场。积极培育农业电子商务主体,普及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加快“产运销”一体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依托电商平台,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种养、经销大户参加网络展厅,发展网上交易,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构建起新型高效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以各级财政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加大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资金投入。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和新上项目、主导产业基地发展、品牌认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集中项目资金进行扶持,优先投入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集体经济股份合作“三大合作”,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引进现代农业领军人才。依托省、市人才工程,加大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围绕农业产业提质转型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依托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西部经济隆起带急需紧缺人才项目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农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实施百校合作计划,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学会、智库、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发挥科技副职和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牵线搭桥作用,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乡镇,实现“一对一”跟进对接,通过抓好项目签约,推动人才资源输入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二是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全面统计,建立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扶持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科研实体和经济实体。广泛宣传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浓厚氛围。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加大专业化劳务人才队伍的培训,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四是锻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完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培养培训支持机制,以农业产业需要、农民群众满意为评价基准,培养一批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完善基层农技服务政策,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打造一支攻坚队、战斗队来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