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21004312909E/2021-1225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泗店镇人民政府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全县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情况汇报
为全面贯彻实施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一步推进我县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将全县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材料、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根据《泰安产业经济监测季报》通报,2021年1-6月份宁阳县十强产业情况:高端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18家,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64%,居全市第一名;现代金融服务业存款余额406.9亿元,较年初增长9.7%,居全市第一名,贷款余额238.6亿元,较年初增长15.1%,居全市第一名;现代高效农业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31家,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45.9%,居全市第二名;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4家,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87.4%,居全市第二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29.4%,居全市第三名;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44.5%,居全市第四名;医养健康产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53万人,较年初增加0.02%,居全市第五名;高高端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7家,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9%,居全市第六名;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4家,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5.2%,居全市第五名;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7家,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33.7%,居全市第六名。
二、五大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是在深入分析我县现有产业基础及产业规模现状,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促进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总体目标是力争用2-3年的时间,形成1-2个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调研发现,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各有侧重,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一)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振挺活塞、宝胜电缆、塔高机械、力博重工、嘉意机械、金茂机械等企业为主力,主要进行发动机零部件、矿用装备制造、数控机床、高端电缆等系列产品生产。
自2018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我县高端装备制造业紧盯智能制造,着力发展以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等为特征的智能化生产线,积极推广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不断加快产学研联合,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向新技术、新产品要效益,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塔高公司自主研发的ZFYA18000掩护式液压支架,创造性采用“同模通配”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首次实现结构件互换,成为国内煤机制造行业第一家取得A类煤安证书的企业,居液压支架制造行业国内前十名。力博公司是国内带式输送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其“长距离多点大角度小半径空间转弯带式输送系统”等12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振挺精工7000万套精工活塞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被列入2019年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品设计标准化、快速化、专业化,生产智能化、自动化。
(二)高端化工产业。化工产业是我县传统支柱产业,形成了以煤化工、盐化工“两大系列”为主体,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四大板块为主导,以新型肥料、农药及中间体、硝基苯/苯胺、橡胶促进剂等为优势和特色的高端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橡胶防老剂、硝基苯、农药、酚醛树脂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华阳集团主导产品二甲戊乐灵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圣奥化工主导产品中间体RT培司、6PPD客户覆盖了国内轮胎制造企业的95%以上,华阳迪尔硝酸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3位。
我县化工产业依托华阳集团、圣奥化工、华鸿化工、晋煤明升达等骨干企业,各企业间关联度高,上下游产品连接紧密,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化工产业链条,如氯碱—氯乙酸—二甲戊乐灵产业链(华阳),硝酸(迪尔)—硝基苯、苯胺(华鸿)—RT培司、橡胶防老剂4020(圣奥)产业链,借助光气、副产氢气、副产氯化氢气体等稀缺化工资源,发展下游产品,形成光气产业链、氢气下游产品链等。明升达化工、恒信焦化两个退城入园项目投产后,可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蒸汽、液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产品原料,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费用和产品制造成本,为园区企业及城市民用供热、供暖,促进循环经济产业更快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三)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太阳能风能产业,以超威电池、力盛新能源、晟泰零部件、钮能新能源等骨干企业为引领,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产业技术变革机遇,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能力,以超威智能化改造项目、山东钮能新能源氢燃料电池石墨板项目、力盛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企业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延伸。
超威公司是江北地区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制造公司,产品涵盖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0%左右。拥有的内化成生产工艺技术、高温固化工艺、方形卷绕电池制造及方法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参与制定了本行业国家标准。
(三)纺织服装产业。以宁阳纺织服装文化创意园为载体,以华兴纺织、天源服装、海斯摩尔、浩宇服饰、元信羊绒制品等龙头企业为骨干,向上游延伸建立纺纱、织布、印染、后整理等环节,向下游延伸品牌建立、构建互联网定制等环节,吸引纺织服装机械、服装辅料等企业入驻,加强服装设计研发能力,形成了以品牌企业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供研产销”全产业聚集的发展格局。生产模式不断创新,天源服装智能化生产、华兴智能纺等智能生产新模式不断涌现。大力推动产品升级,增强品牌发展能力,补齐时尚设计和品牌经营产业链两端环节,促进产品向中高端、时尚化、专用化发展。
(四)(五)新材料产业。我县新材料产业刚刚起步,目前主要以生物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利用“国家壳聚糖生物质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优势,以纯壳聚糖纤维核心技术、核心材料为引领,积极培植海斯摩尔、新合源、鲁珠集团等重点企业,构筑生物新材料产业链条,建设国家壳聚糖生物质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海斯摩尔公司掌握了壳聚糖纤维纺丝全套关键技术,首创了全球第一条千吨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生产线、全球第一条万吨级壳聚糖热风无纺布生产线、全球第一条全流程连续自动化卫生巾生产线,形成了从壳聚糖原料到纤维,从制品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原料国产化,产品系列化。
三、创新能力、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1、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县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配备大专以上科研人员300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0多名,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200多人,集群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塔高公司建设的“机器人”智能加工车间,实施液压支架及煤机再制造项目,实现了废旧产品的再利用,提升了产品质量,生产向智能制造、产品向高端装备转型。智能喷漆线项目已经投产运营。计划投资23.9亿元建设的千万吨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绿色开采成套装备试验基地项目,可实现无人化智能操作,快速提升煤矿产能,降低安全成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嘉意机械主要生产高端数控机床,所投资3亿元建设的自动折弯单元项目,利用高精度数控折弯机与机器人配套,提升自动化折弯工艺,可解决折弯生产瓶颈,可以24小时不停机工作。目前60吨折弯单元机械手已到场进行调试。金茂机械与德国费斯托公司合作洽谈的山东德瓦利机器人项目,利用先进的运动控制系统和视觉控制系统,生产效率高、精度高的智能机器人,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2、绿色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县化工企业在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先后通过组建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解决技术难题,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创新型人才,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集群中有华阳集团、圣奥化工、明升达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华鸿化工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69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人。
华阳集团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新型农药创制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化学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四大科研平台,发明专利15项,研究员1人,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60多人,中高级技工200余人。圣奥化工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与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所生产的RT培司、6-PPD等产品大量出口日、俄、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品牌。明升达化工公司是集化学肥料、化工原料、橡塑助剂三大系列产品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综合型化工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术中心、泰安市橡胶助剂工程研究中心。
3、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纺织服装业充分发挥天源服装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天源服装“卫星工厂+加工点”模式,以天源清晨越、泰安胜芳、济宁七七、菏泽潮源、曲阜兆源、泗水成源、邹城佳源、东平友源等十余家分公司为中心,每一家分公司带动若干个服装加工点,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了具有10000多名员工的产业集群。推动服装个性化定制设计,培育县域时尚创意品牌;推进天源服装智能化生产、华兴智能纺等智能生产新模式不断发展。天源清晨越公司全面采用自动裁床、智能吊挂、自动运输等设备,通过与天津汇智瑞达系统的链接,采用先进软硬件设备,实现智能化柔性生产,大数据互联互通和精益化管理;通过智能展厅虚拟试衣、3D量体,向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推进公司快速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通过服装加工生产,向上下游(面料、印染、辅料、纸箱等)产业链进行延伸,减少企业发展成本,并辐射当地其它产业,带动服装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