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提案》的答复(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43号)

发布时间: 2021:12:15 15:30 阅读: 打印 关闭

尊敬的张月华委员:

您好!您向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出的第43号《关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县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接到提案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要求相关职能科室根据委员提出的建议进行办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事业,把“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区”作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创新文旅载体,开展文旅活动,打造文旅品牌,不断提升县域软实力。先后打造了名著周末、四级惠民大舞台等省级文化活动品牌,成功纳入了全省首批19个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范围推出了全省首个县级智慧文旅系统APP“趣宁阳鸣天下”平台,发布了宁阳县城市旅游形象吉祥物“小茜大帅”,建设完成了泰安市唯一一家县级文旅商品集散中心暨非遗展览馆,举办了蟋蟀世界杯、全省青年书法大赛、“诗画宁阳”诗词大赛等一系列重大文旅赛事,推介发布了新“宁阳八景”,精心打造了凤凰山、凤仙山等乡村旅游节点,每年举办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绘就了风格别致的文化旅游版图,各项文旅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同时,我局也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从2014年开始我县积极组织传承人开展面向基层及校园非遗传习活动。根据非遗项目的不同特点组织“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提高。2015年,编撰了《宁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料汇编》一套共四本,共计文字100余万字,为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我县先后被评为省非遗工作先进县、省非遗示范保护基地,泗店镇入选第二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代表名单。县域内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类600余项,省级非遗项目6项,市级非遗项目75项,县级非遗项目126项,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1人,县级非遗传承人75人。

每年,我们都精心组织、高质量地开展数十场次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不仅让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接地气,也让其社会影响力在青少年中的认同感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认可。近年来,我们坚持将宁阳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中小学从建立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入手,开展别具特色的文化传播活动。以剪纸、宁阳斗蟋、糖画、面塑、书法、陶艺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正在成为我县中小学亮丽的风景,也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非遗进校园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方案,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推进活动的灵活实施。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拍摄“非遗数字化保护展示片、非遗在宁阳纪录片”,更好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非遗进校园传习活动,将非遗进校园传习活动与德育和技能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示范活动、编印非遗教材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好非遗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创建,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扬、创新等理念深入植根于校园和青少年,把非遗保护传承纳入我县主流的教育体系和架构之内,赋予非遗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有利于非遗的发展壮大,更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我们再次感谢您对我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敬请您继续关心我县的文化旅游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