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故事、传乡情,这个镇坚持11年给老百姓送原创春联

发布时间: 2021-02-09 15:53:56 阅读: 打印 关闭


2021-02-08 13:55:31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11载坚守,传统春联送出时代乡情。

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鞭炮连绵不断,象征着团圆与欢聚的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新年才算正式拉开帷幕。

据史书记载,春联最早产生于五代十国,蜀绍主孟昶于964年春节亲笔题写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以寄托美好愿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份古老的传统民俗历经岁月积淀,被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寄托的是浓浓乡愁和希冀憧憬,愈发繁荣烂漫、绚丽多姿。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很多地方一样,在两疏故里东疏镇,创作春联、张贴春联的传统习俗也得到了传承和延续,可只要一览春联内容就能发现,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与众不同,带有浓厚的东疏特色。“文明实践新时代,两疏故里尽朝晖”,这副对联正是出自义和庄退休教师彭福银之手,刚进腊月,彭福银就将一封手写的书信交到镇宣传室,上面记录的正是他根据本地特色原创的对联内容。例如“砥砺奋进耕耘一马平川,乡村振兴收获金山银山”“产业兴旺繁荣新时代,生态宜居幸福新东疏”都是征集而来,饱含着东疏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期盼。

从2010年到2021年的十一年里,东疏镇坚持发挥群众智慧集思广益,向各部门、管理区和各村征集新年春联内容,整理修改后确定五副内容,由镇财政出资印制两万幅在全镇发放。这些对联内容原创、统一印制,写的是东疏故事,传递的是东疏乡情,张贴本地群众原创春联早已成了东疏镇的老传统,贴上东疏人自己的春联,这年味才愈发浓了起来。

裹满“年味”的东疏春联送到家。

春联这一张薄薄的红纸,承载的却是千斤乡情。还有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东疏镇的领导干部、包村包户干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正忙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在为他们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同时,必不可少的便是将裹满“年味”的东疏春联亲手送上,让他们感受到暖阳般的关心关怀。看着寓意喜庆、饱含祝福的春联,人们心中满是喜悦,不仅为了大家带来的好意,还因为这字里行间寄托的正是他们对富裕生活的美好希望。

有人阖家团圆,也总有人身在异乡,特别是今年很多人为了响应疫情防控号召决定就地过年,无法回到东疏老家。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热闹欢娱都不能驱散心中的孤单,家永远是牵着风筝的那条线。

千里送乡情,礼轻情意重,同样的11年里,东疏镇不断收集更新在外人员信息,拍摄家乡面貌变化,定制插画笔记本和书籍画册,用快递寄送给奋斗在祖国天南海北的东疏人,送上具有家乡味道的新春礼物,虽说“纸短情长”,可演绎的是家乡对桑梓英才难以割舍的牵挂,诉说的是父老乡亲拳拳深情。

(刘文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