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让绿色成为宁阳大地最美的底色
天蓝气净、水清地绿、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季节,绿色是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大地最美的底色,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迤逦展现。近年来,宁阳县立足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优越的生态环境也为宁阳带来了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试点、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一系列“绿色名片”。

増绿 打好生态牌 吃好生态饭
走进宁阳县东疏镇,只见绿草如茵,满目葱绿。随着“万树一品”工程全覆盖,东疏镇老王庄、庞庄、疏外村等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成了“三季开花、四季常绿”的“网红村”。
2019年,东疏镇实施“万树一品”工程,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各村利用闲散地发展集体经济。“村里利用20余亩荒片地栽植皂角和红叶石楠1万余棵,这些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也能得到实惠。”孙集村村干部郝兆胜说。
宁阳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目标,坚持宜林则林、见缝插绿、科学绿化,实施全域增绿,打造城市绿色基底,统筹推动城区绿地提升、环城绿化、森林乡镇村居创建、山区绿化、水网绿化等7大生态体系工程,明确了全县造林绿化行动时间表、路线图。
“抢抓有利时机,高标准、全方位推进植树造林工作,2021年,全县计划完成造林1万亩,道路绿化157公里。目前,已完成成片造林3529亩,道路绿化99公里,村镇绿化35万株。”宁阳县林业保护发展中心林业站站长魏俊鹏说。
在葛石镇好运枣园,一株株新栽种的枣树苗迎风挺立,生机勃勃。黑石村村干部牛振南格外忙碌,他说:“2021年,村里流转村民土地300余亩,栽植枣树1万余棵,在抓绿化的同时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利用自然环境优势,打好乡村生态旅游牌。”
坐拥绿水青山,既要打好生态牌,又要吃好生态饭。宁阳县把造林绿化与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等生态产业。目前,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12.06万亩,苗木花卉面积8万亩,中东部环山路10万亩经济林基地辐射带动沿途143个村的群众走上致富路。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治水 污水变废为宝 村子越来越美
“以前怕下雨,雨大了和污水一起流到街上,再混上村民洗衣服、做饭的水,街道就会有一股臭味,自从建起污水处理站,村里实现了雨污分流,路面干净了,环境变好了,看着心情就舒畅,这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东疏镇前张庄村76岁的李忠前说起村里的变化。
2019年,前张庄村投入120万元建成联户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站将各户产生的污水集中收集,经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通过处理站实现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污水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该村党支部书记吴月军说。
要想美,先治水。近两年,宁阳县把水污染防治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持续推进农村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力争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前,该县修编完成《宁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探索出伏山镇于家海村集中收集统一处理、蒋集镇驻地镇企合作集中处理等4种不同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展开。
宁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投入资金200万元,以蒋集镇、堽城镇等4个乡镇为重点,选取部分村居开展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的综合整治。同时,该县统筹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河湖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治水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铺设供水管网336公里,让全县群众吃上放心水。26条河流、98座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改造污水直排口133处,完成大汶河流域生态保护等11项治理工程。

护蓝 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雨过天晴,天空如同一块上好的蓝宝石般晶莹剔透。正在洸河湿地公园晨练的宋女士沐浴着灿烂朝阳,感慨地说:“这两年宁阳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抬头是蓝天,四顾是美景,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我觉得很幸福。”
宁阳县狠抓建筑工地、道路、裸露土地及工业企业扬尘治理,严控餐饮油烟、渣土车、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累计完成国能生物、鲁珠水泥等5家企业提标改造,23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编制“一厂一策”,8家企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改造,1464家排污单位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
生态环境的改变,更直观地体现在老百姓“抬头见蓝天、低头见碧水”的亲身感受中。市民王琳家住富通太阳城,附近有个建筑工地。“以前施工车辆多的时候,路面尘土飞扬,现在整个场地用围栏进行了隔离,车辆增加了喷淋装置,出入口全部硬化,路面干净整洁,感觉呼吸都顺畅了。”
源头控制的同时,宁阳县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不定期开展“散乱污”整治、畜禽养殖关闭搬迁及燃煤小锅炉取缔“回头看”,防止死灰复燃。
为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确保环境安全,宁阳县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和零点行动,加大对涉危、重金属及核与辐射等环境风险源单位的排查力度,加强环境预警监测,2021年以来,共“双随机”抽查排污单位127家。市生态环境局宁阳分局负责人说,铁腕治污实现了“宁阳蓝”,如今,蓝天白云已成为宁阳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