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21349310925Y/2022-127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组配分类 | 年度计划 |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县“两会”、县经济工作大会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总体工作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县“两会”、全县经济工作大会部署要求,以矢志不渝建设“大强富美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阳作为奋斗目标,以坚定不移推动“123456”工作思路落实为首要任务,大力弘扬“坚毅、敢当、实干、创新”新时代宁阳精神,锚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四项重点工作,把企业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唯一标准,思想再解放、标准再提高、节奏再加快、作风再务实,着力锻造一支“廉正实勤勇”新时代干部队伍,全力打造“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方式最优、费用最少”的政务服务宁阳品牌,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聚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1、不断提升政治思想觉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决做到“廉正实勤勇”,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持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同有效破解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结合起来,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必须担当之责,强化纪律建设,从严管好队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抓住“关键少数”,从严从实监督管理干部,坚持抓在平常、严在经常。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落实,深入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采取过硬措施,坚决加以整改。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加强对财经纪律、公车管理使用、公务接待等方面的自查自纠,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3、深入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抓好机关党建双“十条”规范落实,切实防止出现“灯下黑”问题。强化理论中心组学习,坚持“3+1+N”的学习模式,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讲党课制度,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统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落实政治审查制度,全年发展党员2名以上。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加大《党费证》使用督导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和党员量化积分工作,抓好党员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抓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的推广使用,确保“学习强国”APP使用率达100%。
4、坚决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及时报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舆论氛围,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5、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积极开展包村帮扶工作。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微信平台等载体认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认真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6、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拓宽信息宣传载体,加强政务公开,持续加大重点、亮点工作在各级报纸报刊、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公开力度。做好日常信息发布与报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好工作信息宣传工作,加大在各类信息内参的宣传报道力度。
二、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7、以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为抓手,提升“一门办理”。进一步推动更多便民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对照省政府办公厅第三批“全省通办”事项清单,协调各部门单位,将通办事项纳入“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实施动态化调整和管理。将通办事项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跨域通办”服务窗口,提供业务咨询、综合收件、转办、办理、发证等相关服务,进一步提升“一门办理”水平,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
8、以服务专区事项整合为契机,深化“一窗受理”。全面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在梳理确定各服务专区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零基础模板”服务指南、完善工作规范,提升审批服务精细化、标准化水平。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实现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深化以咨询叫号、综合受理、材料流转、分类审批、统一出件为基本模块的“一窗受理”模式。
9、以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为指导,丰富“一次办好”。围绕“双全双百”事项,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进一步对标全国典型,在深化流程再造、优化场景服务、线上线下协调、加大宣传引导等方面上下功夫,探索推出更多服务场景,配套完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不断提升数据支撑能力,形成持续迭代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10、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为方向,拓展“一网通办”。对接大数据等相关部门,以“泰好办”网络为框架,整合更多省市县自建业务系统,推动个体工商户登记“秒批秒办”、企业开办智能辅助、“双全双百”工程等模块在网上端、移动端和自助终端上的优化配置。推出一批“掌上办”事项在“爱山东”App、“泰好办”微信公众号宁阳站办理,实现更多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持续推进电子地图配置优化、政策标准化梳理等工作,实现政务服务精准化、智能化。
11、以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为目标,促进“一体协同”。加强县乡村一体化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便民服务场所全部达到标准型或标杆型建设标准。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实现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在基层“能办尽办”。组建县、乡、村三级代办队伍,构建贴心代办服务网络,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转变。
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高重点领域工作质效
(一)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进一步减环节优流程
12、打造“闭合式”并联审批2022版,实现流程最简。对标全国最优,进一步梳理优化工程建设项目从用地报批到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审批环节,进一步加大事项合并和并联审批工作力度,确保一般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25个工作日以内,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
13、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工作机制,实现时限最短。在项目提报的核心要件齐全前提下,经书面承诺,推行先行受理、后续按时补正运转模式。全面实行“综合窗口”制,落实“无差别一窗受理”,减少群众跑办次数。明确全部政务服务事项责任部门、申报材料、办事流程,加大对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监督力度,持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
14、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实现方式最优。实行领导包保和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制度,面向各乡镇、街道、园区帮办代办人员开展培训,培训一支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服务质效评价机制,定期公开中介机构评价情况。持续清理、精简前置审批事项,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各环节信息全流程联网共享,实现审批材料“零提供”。
15、持续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实现费用最少。支持简易低风险项目快报快建,落实免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审批费用实现“零成本”。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专家评审费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以项目聚集区为重点,发挥乡镇、街道、园区主体作用,探索中介服务统一招标、成果共享和政府“买单”,推动“多测合一”和“区域评估”工作落实落地,切实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16、深化“服务专区”运转模式,实现效率更高。围绕打造“企业服务专区”,加强各业务部门事项进驻。整合、聚合投资建设服务专区各项业务,加强协同配合,不断增强为企业、群众服务的行动自觉。突出培树全能型人才,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开发区分局服务项目建设主战场、主阵地,将更多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分局办理,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在市场准入领域,进一步降门槛提效能
17、提升企业登记智能化办理水平。依托全市企业开办“智能审批”系统,提高信息自动识别和智能筛查精准度,实现市场主体登记“秒批秒办”。全面提升电子营业执照领用量,积极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应用。为新设立企业免费发放电子印章,推动申请人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和加盖电子印章的电子申请材料,降低办事成本。探索实施“个体工商户智能审批”,以智能审批代替人工审核,为企业群众提供“秒报秒批”“24小时不打烊”和“全程不见面”的在线服务,实现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智能审、秒批办”。
18、推进企业证照“三联办”改革。依据省市县关于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要求,推进“证照通办”与“一业一证”改革有序衔接,围绕企业开办、准营运营、变更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推出企业营业执照与许可证件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三联办”套餐服务,补齐“证”“照”办理审批链条,最大程度地实现各服务环节的整合和优化,实现一个市场主体的相关证照“一窗办理、一次办好”。
19、开展“县乡同权”工作。将公司登记等事项委托至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园区实施,通过现场培训、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对相关办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确保独立、高效开展相关业务,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20、打造全能型审批服务队伍。设置4个工商登记窗口,将营业执照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药品经营许可等高频事项进行业务整合,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窗办理”一站式审批服务。开展常态化内部交流轮岗,通过以学促做、以做践学、学做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作人员由“专科”向“全科”转型,实现“一岗多能”,在人力、智力层面助力审批效能提升。
(三)在农业事务领域,进一步提服务简流程
21、持续开展“上门服务”。在与服务对象充分对接前提下,集中为农业机械挂牌用户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持证单位上门年审,实现相关事务“就近办、门口办”。
22、大力实施“县乡同权”。在充分调研对接前提下,将动物防疫条件许可事项通过服务窗口前移方式委托至乡镇、街道、园区实施,依托基层站所对防疫条件进行指导及预审,加强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沟通交流,实现群众办事“马上办、一次办”。
23、积极推动数字改革。依托全国林木采伐管理系统平台,将系统应用延伸至乡镇、街道、园区,构建乡镇申请和受理、县级进行后台审核和发证的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体系,提高智能化审批服务水平。
(四)在不动产登记领域,进一步强融合增便利
24、优化登记服务实现“极简办”。增设2个即办窗口,完善企业“绿色通道”,实现企业不动产登记业务一个环节即时办结。推行“免申即享”惠民惠企政策,免收登记费。推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服务,探索云调查、“网签即时备案”、政府购买公证服务和“转移+抵押”合并办等模式,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期限。
25、升级信息系统实现“智能办”。优化升级不动产登记和维修资金系统,扩展智慧登记服务渠道、“一网通办”业务类型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开发人脸识别、扫码查询、监管预警、数据共享、信息公开等功能,提供不动产登记自助申报、打证服务,全面推进“全省通办”“异地代办”。
26、数据互通共享实现“同步办”。通过“数聚赋能”,持续推动“大数据+不动产登记”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交房即办证”服务,实现交房、发证“双同步、零时差”。持续优化不动产转移登记与水电气热过户协同办理,推进司法查控、司法处置不动产全流程协同办理。
27、延伸服务范围实现“就近办”。通过远程办公平台,授权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等网上受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同时下放不动产登记权限,统一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全面实现“就近办”。开展拆迁安置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配合化解居民小区历史遗留问题,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服务进社区上门服务,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五)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进一步促公平降成本
28、围绕流程最简,深化全程电子交易便捷度。巩固不见面开标常态化全覆盖的成果,完善远程异地评标网络环境、硬件设施。推进交易档案电子化建设,实现电子档案整体归集、规范管理。按照省市推进数据汇集共享工作部署,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投标过程上传证件的数量,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向更深层次推进。
29、围绕时限最短,健全机制织密交易服务网。按照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山东省政府采购中心)工作部署,推动我县房建市政交易系统“乡村振兴工程项目”服务窗口建设,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公路新改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清洁取暖、乡村旅游等基层工程建设项目开通网上受理绿色通道,推动项目交易过程规范化、高效化和信息化。配合财政部门一体推进“齐鲁云采”网上商城建设,积极向省市交易中心(集采机构)争取,邀请商城开发运维机构对我县采购人和供应商开展培训,提高商城使用率,提升政府采购效率。
30、围绕方式最优,持续推进服务标准化。制定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专区常态化延时服务机制,确保交易服务不打烊。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设立代理机构独立工作席位,实行“离位跟踪、全程记录”。进一步细化评标专家考核细则,通过做好现场监督、量化考核、结果反馈等工作,为全县重点项目等各类市场交易主体提供坚实保障。
31、围绕费用最少,助力企业减负担。积极对接市交易平台运维机构,推动县域内更多银行金融机构与市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增强企业投标便利度,降低交易成本。开发交易平台投标保证金带息退还的功能,实现本金利息同步退付。推广建设工程领域电子保函金融平台,提高保函占比,降低投标企业的资金成本。
四、聚焦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提升行政效能
32、推进法治化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执法案卷,加强案卷评查工作。积极推行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审查全贯通,对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做到应审必审。提升法治监督效能,依法依规办理行政诉讼、复议、听证案件,预防不当行政审批行为的发生。开展“每周学法”活动,做好普法宣传工作。
33、加强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围绕本职工作和社会关切,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县政府门户网站、省政务服务网(宁阳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公开信息,方便企业群众查找办事指南、业务文件、政策解读等信息。完善提升政务大厅内的政务公开专区,通过摆放服务指南,公布每个事项的法律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期限、收费情况,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34、精准管理考核。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及窗口单位管理办法、考核制度,综合业务审批效率、服务满意度评价、12345热线反馈等方面,形成更加客观、具体的可量化考评体系。组织开展“红旗窗口”“巾帼文明示范岗”“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坚持常态化培训制度,通过多种形式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电子监察、办事回访、满意度调查、社会监督、舆论监控等手段,提升规范化办事水平,切实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35、抓好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针对办事大厅人员高度集中、流动性大、成分复杂的现状,对大厅进行全面消毒、对进入人员进行健康排查、消毒、佩戴口罩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应接尽接”,不落一人。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增强防护意识、提升防护技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36、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坚决将加强保密安全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坚决筑牢安全生产稳固防线,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排查风险点,逐项制定解决和防范措施,建立全员负责、全程控制、持续完善、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