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 11370921MB28582702/2023-197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宁阳县教育和体育局 组配分类 教师培训
2022年宁阳县第二届“三百工程”百名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能力提升培训纪实
发布日期:2022-08-25 14:31 浏览次数:

云蒸,霞蔚,清远,悠美,暑气远去,秋水长天。初秋八月,美丽的山东宁阳乡村振兴学院田园里校区,百名领衔名师齐聚一堂,墨晕笺飞,收获成长。

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研究及专业引领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名师工作队伍,8月23-26日,宁阳县教育和体育局举办第二届“三百工程”百名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到县教科研中心各学段学科教研员全程引领学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ibJLmKDIaic6icGBNKLtZAYhavE04M851JRQdgb5KudrxonwjQibTM25RNmdXfL2mTVMHqtHtALIiab1Gl8jib0Ng4w/640?wx_fmt=jpeg&wxfrom=13&tp=wxpic

齐鲁师范学院李红婷教授作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单元整合设计》的讲座。李教授分析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导向,明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通过实际案例、典型题目,让参训老师们具体形象地理解了学科大概念统整课程。

图片

全国优秀教师、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春江里校区董丰富校长作了《基于实证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研实践》的讲座。董校长结合自身经历,将打造优秀名师工作室的内涵、方法、实践路径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幽默的风格、广博的视野、创新的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图片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德州长河小学孟杰校长作《谁都可以成为名师》的讲座,孟校长以新视角重新定义了名师,讲解了如何成为名师,同时,分享了俱乐部13665运营模式和机制。讲座中,孟校长不时与学员老师互动交流,大家无不为他洒脱的风格所吸引。

图片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多方引领、多元连接、多边赋能,所有讲座均收获了无数热烈掌声。参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纷纷发表见解,积极与专家互动。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学前教育和小学段教师分别在学科教研员的指导带领下就所学内容进行小组研讨。老师们结合自身实际,梳理个人工作室建设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对照讲座找出差距和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策略。研讨中妙趣横生的金点子、头脑风暴碰撞出的火花给大家无数新的启示。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老师们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大家深信,最好的成长永远在路上!学员们边学边悟,学思结合,请欣赏部分参训老师的学习心得:

宁阳县葛石镇中心小学    周三妮

很荣幸能分享我的学习感受,李教授以高质量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深刻阐述了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怎样通过大概念教学,以项目式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国家情怀和创新实践。

李教授以劳动教育、中小学数学、语文多个学科课程案例的方式,向我们深入浅出解读了跨学科整合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李教授又以《透过那扇窗》课例的分析,给我们提炼出了“大概念”,让我们懂得一节课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拉起学生的思维链条,让学生有持续的思维活动。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很认真地把《透过那扇窗》的课例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对比。我很惊喜地发现我们宁阳县的语文教学改革和李教授所给我们的思想是相吻合的。无论是大阅读、以学生习作为抓手链接学生生活、阅读、仿写,然后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在阅读、对话与反思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都拉起了学生的思维链条。

我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接下要认真研读和解读新课标,贯彻县语文教育教学要求的同时,和工作室成员一起扎根语文教学研究,把“学科教学”转变为“学科教育”,紧跟新课改步伐,为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科教师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

宁阳县鹤山镇中心小学    刘宗梅

今天听李教授的讲座,收获满满,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格局。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核心素养既然在课堂上,学生身上实时发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我们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转变为自主式、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去主动学,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变得活跃,自信,开心,效果才会更好。

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要让学生会学、学会、善用,作为教师要研究课堂、倾听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思考。

我们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要做改革创新的研究者、示范者、传递者,我会把本次活动学到的成果传递给工作室的每位成员,身边的每位老师。以前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源,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当作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东庄镇崔解明德小学  崔冬生

今天上午,我聆听了董校长的精彩报告,收获较多,感悟颇深。董校长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生动具体地阐述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教研实践这一主题。无论是从“名师工作室”内涵的分析,还是工作室的建设以及教研实践开展,讲解的都很接地气,可学可用。尤其是董校长在报告中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让我听出了董校长的用心之处,饱含了董校长的教育情感。

我认为,“名师工作室”就是学校骨干教师培养的 “小基地”、“孵化器”,它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自主学习、各级研修、同课异构、专题论坛、课题研究等途径,激活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从而助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当然,作为领衔名师,“工作室”是肯定与信任,是阵地和舞台,更是压力与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名师工作室”工作是一条困难重重的艰辛之路,也是一条充满快乐与幸福的成长之路。就像董校长所言:态度决定一切。就让我们携手共进,并肩同行,一起在这条路上播撒汗水,收获欢笑,共同创造我们宁阳教育的美好明天。

宁阳大地金桥幼儿园  刘辉

枣花虽小结实成,牡丹花品冠群芳

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董校长的讲座,真的是犹如其名“丰富”——广博、丰厚、充裕、盛大。董校长用广博的视野、丰厚的学识,丰裕的案例,给了我们盛大的“饕餮盛宴”,如果我们用充裕的时间,践行今天董校长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策略,用董校长的套路出牌,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坐在这里的名师,毕生应该都在追求成为德艺双馨的人,让我们凭借“自我发展能力”的六力——领导力、行动力、学习力、亲和力、公信力、认知力,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产生推动力,成为有魅力的教师,让工作室成员都喜欢你、追随你,用听得懂的语言,形成彼此都能懂的方式,多搞活动,经常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有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经常碰撞——产生火花——套路多了——可以不按套路出牌——不断地学、思、行,我们就会心中有爱,眼中有学生,行动有方向。工作室何愁没有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践行“三戒”、“三应”、“三求”、“三力”、“四个途径”、“四个思维”、“教研实践八步骤”,用未来思维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跳出教育看教育。名师工作室才不是单纯的房子、牌子,而是名正言顺的教师成长平台,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出成绩,中年教师出成果,老年教师出思想。教师成长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成长,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让学生过幸福、有意义的人生。

看到学生的成长,我们会自豪、毫不犹豫地说:“如果再给我1000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我们还会选择做教师。”

我们也像小小的枣花“枣花虽小结实成”,也可以像高洁、典雅的牡丹“牡丹花品冠群芳”,“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宁阳”!

宁阳县第三小学   徐秀丽

穿过夏日的热浪,投入凉爽八月的怀抱。在今天这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们有幸能与专家相遇,聆听了孟杰校长的专题讲座《谁都可以成为名师》。听完后我感触颇深,孟校长以自身经历为例,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思路清晰的为我们提供了成为“名师的三十六计”。现在我很荣幸地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一、学习领悟专家的思想。

孟校长从三个方面重新定义什么是名师:做学生喜爱、家长满意、同行认可的老师。孟校长的“名师成长的法则”中要求我们要具备阅读与写作、发现与反思、研究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在如何成为名师中,他还提供了四条路径:在上课中成长、在写作中成长、研发自己的课程、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为我们呈现了课程成就名师机理,并告诉我们研究课程要由“性之所近”。研究课程要从感兴趣出发,还要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研究。

二、教师要不断促进自我发展。

曾经一提起名师,首先感觉就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其实这不是九天之月只可望而不能高攀,它是一片花圃,只要我们用心经营,随时都可绽放。名师是一种理想,引导我们前行;名师是一种课堂,时时催我们成长;名师是一种深度,让我们向纵深发展。名师应成为我们此生最大的追求、最大的辉煌、最大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成长状态,内心驱动我们不断成长和完善自我。我想不管我们已入教师这一行多少年,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定位自己,养成“阅读、反思、科研”的优秀习惯,做到持之以恒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那么真正的高一级的名师梦想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借用孟校长讲座中的一句话:“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那就让我们都拥有从内打破的精彩人生吧!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与交流,在与大家分享的过程中让我产生了一种幸福感,同时也拥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宁阳县第八中学  武翠华

孟校长说,成长基于分享。感谢大家给予我这次分享的机会。

有人说,教育之路是一场修行,路上的每一场遇见都是一种唤醒与被唤醒,引领与被引领。所以,感谢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成长的机会,感谢孟校长一个下午的精彩讲座,为我们的成长与蜕变提供契机。

孟校长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首先向我们定义了什么是名师(学生喜爱、家长满意、同行认可),然后举了许多名师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名师(在上课中成长、在写作中成长、研发自己的课程、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三,向我们介绍了俱乐部的运行模式和机制,介绍了他所带领的团队采用的“13665”的德开模式,要求团队的老师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计划,进行“六微”研究,努力培养六个习惯等,最终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成长,成为名师。“俱乐部”模式的背后是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最后,青年教师成长的36计更是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孟校长的讲座,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掷地有声又充满着教育智慧。通过孟校长的讲座,我深受启发:

首先,要摆脱焦虑,找准定位,找到自己的专长。在我们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往往处于非常忙乱的状态,什么都想干好,却又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妨在这些工作中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的优点,重点发展它,坚持它。比如我们的语文教研员孔令军主任,就一直提倡我们语文教师坚持写作,这和孟校长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写作坚持下来,也是可以成为名师的。像我们学校的郭老师,每年发表100多篇文章,他的学生深受影响,作文也常常发表。他本人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赖。他的儿子受其影响,今年高考语文考了132分。这就是通过写作成为名师。

其次,最好的成长在路上。关于“名师”这个词,我一直觉得是高不可攀,跟自己是毫不沾边的。两年前,学校领导让我申报名师工作室的时候,我不可置信地说:“领导,这怎么可能?我这水平,不是拉低了名师这个称号的高度吗?”领导说:“不要想那么复杂,不要有压力,咱现在在学校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就行了”。虽然如此,两年来,我也是诚惶诚恐。今天,孟校长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对我来说,是不是名师,能不能成为名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积极主动地成长状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满腔热情的走在努力的路上,这就够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借用屈原的话,来自我勉励,也和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宁阳县教育和体育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