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县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公用品牌创建实施“农特产品上行”工程的建议》答复(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曹文甲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进全县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公用品牌创建实施“农特产品上行”工程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科室就建议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专题调研。现根据我局职能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来抓。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名特优农产品,全面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突出地方特色,发展优势品牌。紧紧围绕当地名特优农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经济优势。宁阳大枣、新燕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西岭凤凰”牌鸡蛋分别被评为第七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乡饮大粉皮、友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You Bang Manor”草莓分别被评为第五批泰安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截止目前,我县共有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产品品牌6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2个,企业产品品牌6个。
二是健全标准体系,强化质量监管。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加强农业标准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截至2021年,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品种总数达到112个,认证面积达到80万亩。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2个,建成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园区1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3处、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区8处。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不断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产前抓农业投入品监管,产中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后抓农产品抽检和追溯,实现了农产品从“产”到“销”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夯实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品质基础”。今年以来,我县先后入选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
三是实施产业化经营,培育品牌主体。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优势品牌。截止2021年底,全县农业企业总数达到145家,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分别达到7家、69家。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3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1家、达到171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6家、市级99家、县级148家;新增家庭农场140家、达到1059家,其中省示范家庭农场6家、市级42家、县级8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生产、衔接产销、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强化品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引导、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大型展览会,进一步扩大了我县特色农产品和企业产品的影响,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弘兴玉米淀粉被评为第十四届全国农交会金奖产品,紫阳食品速冻蔬菜、鲁粮石磨黑麦粉、宁阳不老枣被评为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和最受市民欢迎农产品奖。“宁阳大枣”品牌成功入选2019中国枣业区域公用品牌20强。在“2020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宁阳大枣”被授予“推荐名品”,宁阳大枣基地被授予中国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
五是完善冷链网点建设,提升农产品应急保供能力。自2020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该项目主要围绕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节能型通风贮藏库、机械冷藏库、气调贮藏库及配套设施设备。项目实施以来,总投资1800万元,建设规模约2万立方米,建成机械冷藏库24个,储藏通风库20个。共发放中央财政奖补资金470.3万元。冷藏保鲜设施的建设,降低了农产品损耗,保障了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消费“双升级”,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围绕农产品品牌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消费品牌农产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重点企业、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树品牌形象,推产品销售,创著名商标,增强各级党委政府、企业争创品牌意识。
二是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农产品品牌发展。建立“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从项目支持、资金倾斜、科技投入、价格保护等方面对中心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让生产企业真正得到实惠,调动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
三是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产业内发挥领军作用,成为品牌化的主力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为载体,在主体建设、产业规模、产品品质上下功夫,推动农产品品牌发展。
四是加大创新力度,发挥典型带动效应。鼓励龙头企业创新科技,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层次,保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对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宣传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游击战”发展到主攻大超市、大卖场或大城市设立营销窗口的“阵地战”,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体系,加强品牌创建管理。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先”原则,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用严格的产品质量培育品牌信誉,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以质量占领市场份额。
六是推行品牌整合,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营销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提高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同时还要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开展网上展示、网上洽谈、网上销售,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