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70921494321049W/2024-169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伏山镇卫生院 | 组配分类 | 环境引导 |
宁阳县伏山镇卫生院
关于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通 知
各科室、卫生室: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理我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安定,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27日
附1:
宁阳县伏山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部分 总则
一、目的: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理我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安定,特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三、工作原则: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快速反应,分类指导,分级预警。
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宁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第二部分 应急组织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
伏山镇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医疗救护组、卫生防疫组、后勤保障组。
二、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立即召集有关人员,由主任任总指挥,负责对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的统一领导。落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经费和物质保障经费(包括处理突发事件所需仪器设备、交通通讯工具、预防性投药、预防接种应急疫苗、消毒药品)和物质保障(消毒器械、消毒、流调专业人员防护用品、中毒现场调查防护用品、中毒试验试剂等)。
2、医疗救护组:做好病人的抢救工作、镇内感染的控制工作,如果是传染病人,按要求做好自我保护和隔离。
3、卫生防疫组:负责疫情报告,协助上级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及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处理,做好疫点消毒处理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医学观察,落实疫点、疫区的防控措施。协助上级部门对食品中毒、职业中毒、放射事故等各种污染、毒物引起的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后续监测,对易受害人群进行健康检查和应急防护,协助控制事故现场等。督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预防控制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4、后勤保障队:负责评估、采购防治工作所需应急物质,保证应急物品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部分 预警体系建设
一、监测网建设:(一)建立健全镇村两级疫情网,以此为基础,以现有三级预防保健网为依托,完善镇村疫情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卫生计生服务室作用,每个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固定一名疫情员负责信息报告工作,收集辖区疫情信息及时上网直报。(二)在现有监测网的基础上扩展监测范围包括职业中毒、食物中毒等和疾病监测种类。(三)充分发挥各卫生计生服务室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二、队伍建设: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有能力的健康职工及时充实到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中,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建立一支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和上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监测上报制度,及时收集、分析疫情上报资料。对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真登记,详细询问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可能的致病原因,疫情波及范围以及目前采用何种控制措施等。根据接报内容进行初步分析事件性质、严重程度、疫情发展趋势,及时报告主任和分工领导。主任立即召集应急队有关人员对疫情可靠性、危害性认真分析,确立是否立即到达现场。一旦无法排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一方面立即调集应急队采取适当防护后赶赴现场,采取初步医疗救治和防控措施,同时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
四、突发事件分级
突发事件级别(一)特别严重突发事件(红色预警)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流行;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死亡10例以上;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发生新发传染病的10例疑似病例;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10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10天内发生3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5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发生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二)严重突发事件(橙色预警)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死亡5—10例;发生新发传染病5—10例疑似病例;中毒人数50—100人或出现死亡5—10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医源性感染暴发并引起10例以上死亡;药品引起100人以上群体性反应或10例以上死亡事件预防接种500人以上群体性反应或10例以上死亡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或10例以上死亡;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事件;(三)一般突发事件(蓝色预警)乙类、丙类传染病流行并有5例以下疑似病例;中毒人数30人以下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10天内发生30人以下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医源性感染流行并引起1例死亡;药品引起的30人以上群体性反应或有1例以上死亡;预防接种引起的100人以上群体性反应或有1例死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流行或1例以上死亡;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事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第四部分 应急处理
一、应急前准备:
1、应急队员除做好日常性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外,还要时刻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包括应急包、执法文书、文具、参考资料、宣传资料、调查表、消毒处理器械、预防用药品等,必要时带齐照相、录像器材、通讯工具、钱。
2、应急组织:根据事件性质不同,明确医疗救护人员及卫生防疫人员,确定收集、分析、撰写报告的人员,确立对调查最终负责人员等。
二、应急反应:
1、应急队员在伏山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后,立即采取适当防护措施2小时内赶赴现场。
2、现场调查计划:应急队员到达现场后,面对纷乱的环境,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为控制疫情提供帮助,不是指挥家,因此调查前必须制订调查计划:首先联系当地负责人,了解事件概况,“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开展调查情况,采取初步措施的效果等。然后列出需要调查的清单,并经常与当地负责人、同事之间交流,必要时可毫不犹豫地请求上级部门或其他部门帮助。
3、现场调查:根据事件发生经过,确立流行的存在,初步确立暴露因素,提出控制方案。开展病人个案调查,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现场医生的指导,确定诊断标准,指导检验人员采集标本进行相关项目检测,找出致病因素,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病例三间分布,根据暴露因素的不同确立高危人群。提出对病人、高危人群采取的防控措施。
4、调查结束,对结果进行分析,明确病例定义,分析发病调查资料,撰写正式调查报告,同时向当地负责人、其他有关部门提出控制建议和意见。
5、总结:事件结束后,要写出对事件调查和防控效果评价的工作总结,找出工作中薄弱环节,制订防范措施。
第五部分 技术培训
一、培训目的:(一)掌握《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二)在职医务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掌握各种传染病、中毒事件基本知识,实验室检测和技术操作规范。
二、培训对象、方式、内容:培训对象: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各卫生计生服务室临床医务人员、疫情员。方式:可分为应急培训和长期培训,采取灵活多样方式,确保培训质量。培训内容是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
第六部门 附则
名词解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政治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病因未明,发病机理、传播途径、流行规律不明的一类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疾病。
3、职业中毒:指企事业单位包括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事件。
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附1:
伏山镇卫生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周 峰
副 组 长: 刘 峰 李秋溪 李国营 王 光
成 员: 马 刚 王士文 李 玲 李传荣
李 燕 张 旭 马 刚 祝风娥
宁海英
办公室设在防疫科,祝风娥同志主要负责各项工作。
附2:
伏山镇卫生院
各类应急队成员名单
一、医疗救护组
组 长:刘峰
成 员:王士文 高 峰 刘长申 张旭
李传荣 张 军 胡月秀 李 燕
二、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王光
成 员:冯敏 马刚 李磊
三、卫生防疫小组
组 长:李国营
成 员:宁海英 李随宗 桑宏峰 祝风娥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值班小组
组 长:李国营
成 员:宁海英 李随宗 祝风娥 张德元
刘倩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专职人员
值班电话:5711023
值班地点:行政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