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广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的建议》的答复(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8号)
马燕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推广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以下称农产品“三品一标”)是供给适配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农安治理能力的创新举措。近年来,我县作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坚持走品牌兴农道路,不断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产品“三品一标”在产品端的带动作用,通过产管并举、产销联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全产业链拓展增值增效空间,农产品“三品一标”产业得到持续发展。
一、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持续提升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召开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会议,对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完善了《宁阳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扶持制度》,对“三品一标”申请认证主体进行扶持,充分调动生产经营主体认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认证工作持续开展。截至目前,我县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61个,认证面积35.86万亩,产量21.31万吨。
二、优质农产品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以“食安山东”和“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品牌引领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品牌创建行动,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进一步加强品牌管理和品牌营销,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宁阳大枣”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宁阳蟋蟀”“宁阳桥白”“宁阳黄姜”“乡饮大粉皮”等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通过国家商标局审核。全县农产品(食品)商标注册60余件,其中“晶阳”牌面粉、“金彩山”牌白酒、“华兴”牌棉纺织品、“弘兴”牌淀粉、“友邦”牌肥料获得省以上名牌或著名商标称号。“宁阳大枣”“乡饮大粉皮”分别被评为省、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省、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数量达到12个。3月24日,成功举办“宁阳红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4月份,组织“宁阳红品”部分产品参加了2023中国(山东)团餐食材博览会,宁阳大枣、玉女湖煎饼、香椿酱等受到众多观展宾客的欢迎。
三、优质农产品产地环境更加清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把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关。净化产地环境,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农膜科学回收利用、生态农场建设等行动,促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为3.8万吨,农药施用量为0.10万吨,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12%,农膜回收率达到90%,茂公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西岭家庭农场2家单位被评为第一批省级生态农场。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健全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水平,整县制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建成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128个、规模化林果基地155家,已形成了西红柿、芸豆、生姜、山药、大白菜等品种的连片蔬菜生产基地,涌现出“芸豆之乡”等多个专业蔬菜生产乡镇,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近两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抽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五、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重点打造大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套餐式”、“菜单式”、“保姆式”土地托管服务,取得良好效益。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先后与10多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80余人,为绿色技术体系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获批农业领域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7个,农业领域省级以上创业平台8个,打造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高地。积极引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推广“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技推广机构+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生态保护优先、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现代、产品定位绿色的要求,聚力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 全链条拓展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推动实现绿色产业、绿色资源、绿色产品、绿色乡村、绿色制度和绿色增收“六个绿色”目标,统筹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宁阳模式”和乡村振兴的“宁阳品牌”。进一步加大引导宣传力度,强化扶持奖励,积极组织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农业“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证后监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