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宁阳大枣”地理标志产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7号)
胡著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宁阳大枣”地理标志产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枣疯病概述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表现为黄化丛生症状,其病原是植原体,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枣疯病为当前世界枣树病害难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是枣树上的“癌症”。枣树地上、地下部均可染病,地上部染病主要表现为枝叶丛生,地下部染病,主要表现为根蘖丛生。发病后3~5年整株死亡。枣树感病后病原菌通过嫁接和叶蝉进行传播,造成周围健康枣树感病。经调查,我县枣疯病发病率在60%以上,其中重度发病的占30%,中度发病的占30%,轻度发病的占40%。
二、工作开展情况
枣疯病是当前制约我县大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面对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去年提出了“中国枣乡、奋进宁阳”的新标识,也体现出了县里对于克服病毒、推进大枣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业务部门,县林业保护发展中心更是不等不靠,主动担当作为,加压奋进,向疯病亮剑,向促进大枣产业发展开刀。几年来,与枣树病魔展开了生死斗争,采取了多种办法,多种偏方妙招,特别去年以来,请教专家、自行研发,多措并举,综合防治枣疯病,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借助平台,借力防治枣疯病。一是成功创建国家级枣试验示范县。经过积极争取,去年我县已成功成为全国25个枣试验示范县之一,枣疯病防治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当前我们持续推进示范县建设。这个试点属国家级荣誉,枣疯病防治纳入国家队范畴,我们要倍加珍惜,但目前作为试点,缺少资金支持。二是与省果树所签订科技支撑协议。在今年召开的科创宁阳“百名专家宁阳行”科创资源交流大会上,县林业保护发展中心与省果树所签订了林果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协议书,经双方协商,将积极发挥省果树研究所科研团队人才、技术等优势,在宁阳县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中施展才华,在大枣、苹果、板栗、梨等林果产业提质增效方面提供科技支撑,为全县林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8月份,省果树所组织专家到葛石开展了枣农种植枣信息登记,近期也陪同北京市农科院专家来宁进行土样、根系等采集,开展枣疯病研究。三是建立大枣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山农大科研团队,在葛石建立了大枣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在枣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冷藏储运上作文章。这些平台的入驻,将对有力推进我县大枣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多措并举,综合防治枣疯病。去年,我们组织葛石镇村人员到费县对枣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并形成《赴费县调研枣设施栽培技术分析报告》,获县委王书记批示。在向枣农走访座谈的基础上,我们也向县政府递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枣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报告》。同时我们也与科研院校合作,多措并举开展抗疯试验研究。一是打吊瓶治疗。与河北农业大学、泰山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选用抗生素等药剂,采取打吊瓶化疗的方式,在黑石、东云等村开展了枣疯病防治研究。二是开展抗疯砧木栽植试验。同省果科所合作,建立10亩枣试验基地,基地选用抗疯砧木苗木,抗疯砧木是李晓军研究员从7万余粒野生枣种质资源,经过20余年的研究选育出的3个抗疯系号,后续将系统开展系列研究。三是进行抗疯品种嫁接试验。引进宁津县枣树乡土专家李秀营选育的抗疯接穗1、2、3号在枣核心区、枣树王等嫁接接穗开展嫁接试验。四是覆网栽培试验。借鉴费县纱网覆盖枣栽培模式,我们在葛石镇枣树核心区域,选一农户枣园搭建一处2100平纱网棚,俗称“挂蚊帐”,四周立4根电线杆,用铁丝将纱网拉起来,从而阻止叶蝉对质原体病毒的传播,抢救性保护大枣老资源。这种方式就像人戴口罩防止新冠病毒从口鼻进入人体一样,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防护措施。五是药物灌根治疗。借助山东兑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药物,和葛石镇一道划定一片枣园,开展试点试验。此方法为通过细胞学修复机制,改善土壤菌群,实现土壤环境修复,从而对抗枣疯病,已在葛石核心区布点试验。六是抗疯病种质创制研究。我们也已开始枣树杂交育种工作,选用优良亲本开展半同胞育种,进行抗疯新种质创制研究。
(三)保护发展,持续防治枣疯病。去年以来,我们不断探索保护老资源、发展新资源的有效途径,在扩规模、保资源、树品牌、增产值上狠下功夫。一是拟定规划,挂图作战。今年年初,县委王书记又作出了规范、提升葛石、东庄等大枣、苹果种植,大枣每年争取扩大至少1000亩的指示。为贯彻王书记批示精神,更好地做好大枣产业发展,3月份,我们多次组织葛石镇、村干部召开了座谈会,提振发展信心,会商发展大计。同时又组织镇村人员到滨州、德州、济南等地学习考察枣园管理经验,借鉴发展做法,提升宁阳县大枣产业发展水平。回来后,我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国土绿化和经济林提质增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大枣发展目标,制定春季大枣发展规划,将新发展、规范提升面积、地块落地上图,实行挂图作战。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合作社运营、群众参与、院校合作”的经济林发展模式,经过努力,今年新发展枣园面积1280亩,栽植枣苗2万棵,规范提升枣园面积2980亩。二是试验研究,保护老资源。在做好新资源发展的同时,我们组织人员对枣树古树进行了登记造册、信息电子化,物理防护。通过建基地、搞嫁接、引种质、弄育种等方式,聚力开展老枣树资源保护。今年以来,累计补植、新建13亩枣试验基地,栽植枣试验品种730株;对葛石周家庄、黑石、蒋集八大村等老枣树改接枣良种、抗疯品种457棵,成活率90%以上,从目前来看,嫁接抗疯品种有初步效果;从乐陵枣国家基地引进枣种质资源22个,汇集于杏山林场,为日后试验研究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圆红、酸枣、抗疯子代也进行了播种试验,目前6株酸枣成功出苗。三是品牌创建,加大保护。在抓好大枣生产、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向枣农发放告知书、签订承诺书、建立投入品使用档案登记等方式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推动大枣产业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经过努力,2011年宁阳大枣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2018年成功创建市级地方区域公用品牌,为2019中国枣业区域公用品牌20强。“2020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宁阳大枣基地被组委会授予中国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宁阳大枣”被授予“推荐名品”,2022年已成功创建省级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四是强化宣传,保值增值。今年2月份,我县在2023年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滨州综合试验站示范县交流会作典型发言,每年乐陵枣博览会、菏泽林交会,我们积极组织各乡镇参展,展示我县大枣产品,提高大枣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我们积极做好对上争取,经常向国家林草局、省厅、市局等领导汇报大枣产业情况,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于今年8月份,我们也组织人员到新疆对大枣发展进行了考察调研,借鉴外地经验,促进宁阳大枣产业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对于大枣产业发展,我们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地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精心打造乡村产业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宁阳大枣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1、推进产业体量增加。拟定大枣产业发展五年攻坚行动方案,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大枣产业发展,每年新增枣园1000亩。通过全域防治、区域试验,开展综合防治枣疯病、种质资源汇集研究等,保护枣树老资源保护和发展新资源。
2、持续密切科技支撑。我们将加强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林果农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科学意识、科技水平,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接续做好枣试验示范县建设,密切科研院校联系,借力智力才干,开展枣疯病试验研究,综合防治枣疯病,以缓解产业发展制约瓶颈,为全县大枣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引导枣酒等枣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推进产业链条发展,着力打通林业产业链堵点、畅通痛点、补上断点,帮助解决运贮、资金周转、消费下挫等难题,助力产业闭环运转,推进一产种植环节标准化管理,补齐二产加工环节短板弱项,强化三产服务环节培育壮大,从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创新发展,提高林产品附加值,推动林果产业效益增长。
4、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实施科技兴林、依法治林策略,依靠科技,深化病虫害防治、枣产品加工研发、新品种培育等,让宁阳大枣插上科技的翅膀。充分利用现有园地、林地,不断促进全县大枣产业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同时深化林长制改革,采取法律手段,强化执法力度,确保大枣资源成果保的住、守的好、长见效,着重抓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森林资源管理等工作,强化管护,实现乡村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
您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