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盘活农村闲置院落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的提案》的答复(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号)

发布时间: 2023:11:06 17:35 阅读: 打印 关闭

杜霞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盘活农村闲置院落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村宅基地和住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浪费问题日益突出,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对于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及进展情况

(一)改革试点开展情况。2015年以来,按照“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原则要求,全国33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20年将新一轮改革试点扩大到3个地级市和104个县(市、区)。我县不是试点地区。

(二)改革试点注意的问题。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以来,试点地区已经探索了多种方式流转宅基地使用权,让农村闲置房地资源退得出、流得动、有收益,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要在防范风险、权属清晰和保证农民有稳定住所和充分权益保障的前提下,丰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权能,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

(三)2023年中央改革试点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从当前全国农村宅基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看,宅基地改革影响因素错综复杂,2023年深化改革要稳慎推进,不能急躁冒进。中央要求,一是继续抓好新一轮宅基地改革试点,总结形成一批确权、赋权、活权的制度成果。妥善化解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二是切实摸清宅基地底数,扎实做好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基础工作,为稳慎推进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提升宅基地管理水平,修订宅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政策。五是保障农民住宅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我县宅基地管理、改革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起由乡镇国土所、城建办、经管站组成的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机构,公布办理流程和要件,一站式指导村民建房申请和有关资料填报工作,有序开展宅基地审批工作。积极推动下放农村不动产登记权限,将辖区内农村不动产登记事项,随其他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委托给各乡镇(街道、园区),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转入常态化运行,严格登记规范,优化操作流程,全面实现“就近办”,让群众不出镇就能办理农村不动产登记、变更、注销等相关业务,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我县“聚焦农村房地确权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宁阳县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基础工作案例”入选山东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典型案例。

二是完成房地一体确权颁证。按照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权籍查,明确权属关系,加快颁发统一的不动产权证书力度。2020年9月份,宁阳县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县工作专班盯紧抓实,在各乡镇(街道、园区)、村居的全力配合下,上下联动,坚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权属合法、标准统一、先易后难、应登尽登”的原则,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宁阳县共553个行政村,应确权登记的村共480个,宅基地总数约为18.8万宗,目前已累计发放农村宅基地不动产证17.6万余份。建立了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为进一步盘活利用闲置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的财产性收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鼓励盘活利用。盘活利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用地需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全县范围内摸排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情况,建立台账,经摸排,全县闲置宅基地总宗数为4801宗,总面积95.75万平方米;闲置农房5353处,总面积87.27万平方米。各乡镇(街道、园区)在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方面积极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县东疏镇49个村累计整治闲置宅基地1627亩,通过实施宅基地盘活利用的“三明确”、“三结合”、“三分成”和“三补助”,发展乡村苗木产业,打造村庄“绿色银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闲置宅基地整治支持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径。鹤山镇刘西村从清理荒片入手,对乱搭乱建、闲置的残垣断壁、破旧房屋,统一进行拆除整平。全村共拆除违法建设11880平方米,清理闲置院落54处,清理回收荒片60亩,建设村中果园式公园一处,发展林果2000余棵。对荒片采取租赁、合作、自营等方式经营,将荒片变果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充分利用清理腾空的荒片及宅基地,建设文化工程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明村风阵地,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和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行政审批服务局、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进行统一盘活利用。支持返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住宅发展适合的乡村产业项目。引导有实力、有意愿、有责任的企业有序参与盘活利用工作,在新的发展阶段盘活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发展乡村产业、释放农业多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