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 11370921349289580k/2023-2119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宁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组配分类 决策执行评估
【决策执行评估】《宁阳县“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效果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3-12-15 09:36 浏览次数:

为切实做好“十四五”期间的市场监管工作,根据《泰安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和《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级规划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宁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宁阳县“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

“十四五”以来,全县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123456”总体工作思路和“三区四园两翼齐飞”发展新格局,秉持“崇质尚品百姓安、强企惠民促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民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狠抓各项任务落实,《规划》实施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聚力监管保安全,坚决守牢“三大安全”底线。时刻紧绷安全工作弦,扎实做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决守牢市场监管安全底线。

一是慎终如始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打造亿丰示范片区和3公里的“宁阳大道食品安全示范街”,构建“一大片、一条线”的食品安全示范格局,在亿丰示范片区设立大型户外显示屏,实时展示餐饮单位后厨情况。建成智慧市场监管平台,114家学校幼儿园、14家养老机构食堂和亿丰商圈120余家餐饮单位的“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全部接入,实现24小时“网上在线监管”。联合兴宁文旅集团建成食安主题公园。县委书记、县长带头,1077名县乡村干部对四千余家食品经营单位实施分级定向包保。完成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2400批次,开展“双城”联创创建示范点现场观摩和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进外卖平台活动,举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携手第二实验学校打造校园“食育”文化,省局《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简报》刊发推广。累计发布“红黑榜”45期,“红榜”业户190余家,“黑榜”业户110余家,脱“黑”转“红”业户90余家,形成了曝光一家、警示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10月14日,在“第十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承德)大会”上作题为《“红榜”打样  “黑榜”亮相 “三抓三促”晒出“舌尖”上的安全感》的经验介绍,报送的《山东省宁阳县食品安全“红黑榜”:让食品安全“晒”出来》获评优秀案例。推进“三标”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食品生产环节专项检查,完成食品生产企业年度监督检查全覆盖,共检查食品小作坊175家,23家存在问题的业户均已整改到位;深化农村食品整治行动,完善农村食品配送和追溯体系,75家农村食品经营店完成规范化建设,强化食用畜禽产品监管,对3家大型肉类批发商和261家销售者建立台账,实行动态调整,加大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对131家校周边食品经营业户建立监管工作台账,实施网格化、动态化监管,县域内获证食品销售者风险评价4779户,评级率100%。经市食药安委审定,我县 2022 年食品安全评议考评等次为 A 级。

二是持之以恒守好药化械安全阵地。持续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口腔诊所规范行动、医疗器械“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防严管严控药品安全风险。共收集、审核、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265例,化妆品不良反应80例。开展药品和化妆品质量抽检完成药品抽检36批次、化妆品抽检9批次。荣获“2022年度泰安市药械化安全监测工作通报表扬集体”称号,推荐的芝心堂医药公司郭振同志,当选全国第四届“身边最美药师”。持续开展“药品安全示范街”创建活动。在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经营业户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创建开展“药品安全示范街”创建,11家药械经营使用单位引领典型示范效应,培育5家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示范单位,组织药化械安全科普宣传20余次。深入开展“规范化药房”建设。12月7日,顺利迎接了省药监局、省药师协会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在葛石镇黑石社区组织的“最美药师药学服务齐鲁行”暨“最美药师走基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活动向200余名社区群众发放了价值4万余元的家庭常用药品。12月13日,召开泰安市“药品安全示范街”观摩提升会议。着眼药品使用质量安全,采取示范引领,梯次推进的方式,分批分类对社区服务中心、个体诊所、中医专科门诊进行规范提升,督促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改善药品储存条件,完善规章制度,重点解决药品储存条件差、药品购进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全面提升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水平。

三是集成攻坚守护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先后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专项行动、市场监管领域严重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等专项行动,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和隐患问题进行细致排查,确保隐患闭环管理。锅炉、压力容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等各类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有效防范和化解供暖锅炉事故风险,检查使用单位564家,排查隐患问题1135项,其中1100项已完成整改,35项正在整改中。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91份,立案21件,罚款56.5万元。积极推进电梯智慧维保,全县公众聚集场所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已达到100%。推进液化石油气瓶、工业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追溯体系建设,气瓶充装设备“扫码限充”升级完成,实施液化石油气瓶“阳光充装”行动。组织双重预防机制现场观摩会,泰安市特种设备(压力管道)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宁阳县特种设备(液氨球罐)泄漏事故应急救援实战演练顺利举行,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培训会,30余家化工企业200余名相关人员接受培训。

四是纵深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142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印制下发宣传海报和制度模版240余份,督促经营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农资专项整治和农用地膜专项整治等行动,排查120家经营户。开展,摸排检查辖区内40余家农膜经营者。勇于担当,扛起商贸流通领域规下商超安全生产政治责任,汲取银川燃气爆炸事故教训,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对212家业户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实施小微企业“双升四上”和质量品牌战略,指导4家企业完成“好品山东”申报,16家企业申报山东优质品牌,近三年来累计新增山东优质、知名品牌51个。华阳农药和腾飞机电被授予“质量强市标杆企业”称号。

(二)服务发展为根本,全面做优营商环境

一是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与标准化计量工作水平。截至9月底,我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4件,同比增长43.59%,增幅居全市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61件,同比增长117.86%,增幅居全市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3.4件,同比增长45.81%,增幅居全市第二。山东卫视《晚间新闻》《中国网》《中国质量新闻网》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我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布点优秀经验做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共帮助企业成功融资1亿余元。组织我县7家企业新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目前已通过省局初审,新合源热传输公司顺利通过优势企业复审。开展计量方面双随机抽查9项,为辖区所提供技术、法律支持,涉及生产经营单位40家。建立“助企纾困”计量服务队5支,帮扶中小企业360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4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解决计量技术问题5个,开展计量培训60余人次。为鲁宁检验检测公司提供技术标准服务,引领检验检测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受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肯定。

二是扶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营商环境对标提升,开展群众和市场主体双满意“暖心服务”大走访活动,上门“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安全”,切实做到说“暖心话”、办“暖心事”、解“真难题”;印制惠企“政策包”, 建立集成服务事项清单23项,建好《企业走访台账》,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对总投资5亿元,占地87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冷链存储6.8万吨的凌云早天下冷链物流项目,聚焦建成“检测一流、标准一流、监管一流”目标,实行“一对一”专班全程帮扶。推进柔性执法提质扩面,善用指导提醒、约谈整改、行政告诫、轻微免罚等柔性方式,指导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帮助1035户市场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4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三是着力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向社会公开征集消费领域涉嫌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开展合同格式条款“你提我点”、网络经营主体“亮照亮证亮规亮标”活动。2023年,受理投诉举报咨询40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6.57万元,其中12345政务热线受理2504件,不予受理366件,办结率100%,回访率100%,在县政府热线考核中,群众满意率为98.89%;全国12315平台受理1005件,按时初查率100%,按时办结率100%,截至目前,在全市12315效能评估评价中,我单位各项指标名列前茅,位列全市第二。

四是着力创优市场发展环境。深化服务、效能、政策“三个集成”助力全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县发展市场主体10233家,超预期提前完成发展目标。顺利完成个私协会换届,“党建+服务”激发非公企业党建活力,“线上+线下”双驱联动年报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市年报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今年以来,我局会同各金融部门召开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座谈会13场次,其中宁阳县农商行获取客户数量300余户,已发放贷款40余户,发放金额2000万元,邮储银行走访企业15余家,累计发放8笔、1000万元。

(三)攻坚克难展担当,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是市对县考核指标争先进位。深入研究市对县考核指标,细化分解指标任务。紧盯消费品合格率指标,狠抓产品质量监管。抓好山东优质、知名品牌和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积极争创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将抽检不合格率较高品种和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切实提高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全面落实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工作计划,完成检查覆盖率要求,确保不发生重大产品和服务质量事件及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着力提升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努力实现“奔三争第一”目标。

二是全力以赴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全力推进各类试点争取工作,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对上争取协调,积极培育和选树工作典型和优秀案例。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印发第二批跨部门综合监管“揭榜挂帅”重点改革试点任务的通知》中,我单位“无证无照查处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和“外卖行业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 成功入选第二批跨部门综合监管“揭榜挂帅”重点改革试点。

三是“双城”联创工作冲刺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方面: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任务,顺利迎接本轮创建周期年度验收工作。持续开展循环、专项督导测评,营造赶超浓厚氛围。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方面:通过开展示范城市创建,倒逼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食品安全行业整体标准,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围绕职能强执法,建强队伍汇聚工作合力

一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服务执法体系。以“执法+服务、监管+温情、信用+共治、严管+严惩”四个维度,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监管服务执法“宁阳模式”。开展茶叶粽子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反餐饮浪费等执法活动,共普法90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62075份,填写普法记录表22张;发布风险预警信息26次,监测、收集、分析社会舆情1次;开展约谈告诫21次,发放约谈告诫通知书22份;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1件,从轻减轻处罚案件68件,减免罚款合计1173000元;开展案件回访2次,填写案件回访登记表2张;开展信用修复1832次,为5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二是善用执法利剑整顿市场秩序。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产品,深入开展流通领域扫黑除恶、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已查办“铁拳”行动相关案件160件,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茶叶经营单位30余家,对发现的2次茶叶过度包装现象,执法人员当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在县局公众号上予以曝光。

三是打造更严姿态的“清廉市监”。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善学肯思,理论联系实际。召开全县市场监管系统党员干部廉政警示教育大会,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常态化,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截至目前,全年共组织开展警示教育4次。紧盯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会议安排、发文要求等方式,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反弹,持之以恒涵养风清气正的市场监管政治生态。

四是强化市场监管平台队伍建设。建成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大力提升各项应用指标。以“三个能力”提升行动为抓手,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实施“青蓝计划”,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对新录用人员持续开展结对帮带,凝心聚力锻造市场监管“铁军”。东疏所黄贝作为泰安市市场监管系统代表队成员,以团体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荣获山东省第九届药化械执法办案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持续推进基层所规范化建设,投资65万元对五个所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力推八仙桥等五个所创建星级所。今年以来,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质量报》《大众日报》等国家、省级媒体发表稿件60余篇,传递好“宁阳市监”声音。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是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给监管执法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基层市场监管所普遍面临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专业人才匮乏、经费短缺、装备落后等问题,与精准精细监管要求和大数据、网络化、专业化发展等高水平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不相适应,加之传统市场主体违法方式与新型违法手段叠加,集团化、产业化、网络化、智能化、广域化、专业化趋势愈发明显,打击难度大。

二是社会共治能力有待提升。一些地方偏远、经济落后的乡镇村居对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投入不足,群众识假辨假的能力欠缺。现代化监管手段覆盖面较为局限,智慧监管的水平还有待够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市场监管难度和复杂性明显上升。市场规模快速增大,市场生态日益复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线上线下市场交织融合,监管资源和监管服务对象不匹配的矛盾日趋突出,市场监管有效方式方法亟待深入探索,多元共治市场监管格局尚未构建完善。

四是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足。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水平较低,拥有专利的企业占比少,专利质押融资贴息政策知晓率不足,专利发展专项资金不足。由于知识产权不能迅速为企业带来直接利益,致使部分企业开展工作停留在完成指标与任务上,领导层和决策者并未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重视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落实好《规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准入准营和退出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的,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确保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应列尽列。持续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推进市场主体培育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为建设“大强富美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阳夯实微观基础。

二是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坚决守牢一排底线。落实好《规划》,复制亿丰商圈和宁阳大道创建经验,狠抓“两个责任”落实,全面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寻找笑脸就餐”。以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高风险重点品种风险隐患排查。以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为根本,始终保持特种设备定检率、公众集聚场所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100%,力争特种设备登记率实现100%。以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

三是践行服务型监管执法,不断创优市场环境。落实好《规划》,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执法理念,充分运用“指导提醒、约谈告诫、轻微免罚、重违严惩”四种形态开展监管执法。以公立医疗机构价格检查为重点,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以民生领域案件查办为重点,聚焦转供电价格等热点问题,深挖案源强化行刑衔接,从严从快查办一批案件。积极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任务目标。

四是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夯实市场监管现代化基础。落实好《规划》,以党建为统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突出基础与能力,大力实施市场监管强基固本工程,加强基层执法人员能力建设,推动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标“廉、正、实、勤、勇”要求,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拓宽干部工作视野,以青年干部培养为重点,锻造“一专多能”市场监管“铁军”。

信息来源:宁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