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21MB2794342A/2023-01242 成文日期 2023-02-16
发布机构 宁阳县政府办公室 发文文号 宁政发〔2023〕3号
有效性 有效
宁政发〔2023〕3号宁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阳县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有效)

发布时间: 2023-02-16 16:34:39 阅读: 打印 关闭

专家解读:关于《宁阳县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部分内容的解读(一)

【专家解读】关于《宁阳县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部分内容的解读(二)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市属以上驻宁阳各单位:

为做好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经县政府同意,根据《宁阳县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实施意见》(宁委〔2023〕2号)制定了《宁阳县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宁阳县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阳县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上级关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全面推动《国务院关于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泰安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中共宁阳县委 宁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在宁阳落地见效,全力打造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123456”总体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坚定方向,守牢底线,加快发展,努力在我县建设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奋力建设“大强富美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阳。

二、坚持原则

(一)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全力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攻坚战,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好保护。

(二)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筑牢发展的安全屏障,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三)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把握好力度与节奏,既要立足当前,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落实;又要放眼长远,深入研究论证,推进实施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重大平台和重大工程。

(四)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牢记“国之大者”,始终站在服务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战略全局的高度,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找准自身定位,谋划特色路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宁阳担当、增创发展优势。

三、发展目标

2023年,全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逐步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单位认可,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2025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共同富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在全市、全省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35年,绿色低碳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展动能持续转换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成熟定型,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

四、重点任务

(一)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和工业经济“12345”目标。2023年,实施技改项目100个、产业项目200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300个以上,规上企业工业产值400亿元以上,策划各类项目500个以上。到2025年,技改项目、产业项目、县级以上重点项目、规上企业工业产值均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健全要素保障专班运行机制,抓好土地增量挖潜和存量盘活,提升项目用地供给效率。完善指挥部推进、“县级领导+科级干部”包保等制度机制,动态推进“谋划、签约、开工、竣工”四张清单落地,加快项目建设。

2.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强化“产业宁阳”意识,牢固树立“不抓工业就是无效,不抓企业培植和项目建设就是无知,抓不好企业培植和项目建设就是无能”的理念,培育壮大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型建材4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行“链长制”,以链式思维制定产业发展图谱,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按照“4+3+x”的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做规划、招商引资、上项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立足我县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前瞻布局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探索氢能示范应用,培育“光伏+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营造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应用生态。

3.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生产工艺革命、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提档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大力开展“标准化+”行动,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系统推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落实“四个区分”,持续优化“两高”管控政策,促进“两高”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4.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针对企业升级、政府应用、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等重点需求,集中突破一批重点应用领域高端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规模化部署应用,有序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提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落实“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场景,全面深化数字赋能。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创新和要素集成,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独角兽”等优质企业。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积极融入全省统一的科技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等技术要素有效配置。强化财政科技投入保障,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

2.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主动衔接国家、省实验室体系和重大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培育重大产业创新平台。积极寻求与国内一流大学和中科院等知名院校实质性合作,支持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建设产业化中试基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创新重大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加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3.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大力吸引集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破解“卡脖子”难题、在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顶尖人才及团队。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大力度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深入实施人才“一人一册”全程跟踪、精准服务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保障大汶河宁阳段长久安澜。推进大汶河宁阳段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加快大汶河宁阳段防洪工程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开展重点涝区治理,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湖泊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健全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县乡两级物资储备,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御应急能力。

2.持续开展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综合治理。加大大汶河宁阳段及县内河道整治力度,建设拦水坝、水闸、谷坊、非铺底河床、生态缓坡、湿地公园等,增加河道渗漏调蓄能力。通过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疏浚、补水活水和增加河道植被等,去除雨水径流污染,提高河道水体质量。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提升流域自然生态。实施水质深度净化工程,在污水厂下游、河流干道等建设人工湿地,实现由“量”向“质”、由“处理”向“再生利用”转变。

3.做好支持泰安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各项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支持泰安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各项工作。创新生态治理模式,提升环境治理水平,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全面改善生态质量,推动流域绿色发展,走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四)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1.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突出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两新一重”以及民生保障,规范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分类推进优质项目建设。用足用好国家稳投资政策红利以及国家对山东的专项支持,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本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优化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提高项目集中度,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加强投资运行调控,强化对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等重点研究、跟踪监测,确保投资运行在合理区间。

2.推动消费扩容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提质发展养老育幼、体育健身、家政服务,拓展绿色消费、数字生活、文化旅游、生态体验等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潜力。加快培育电商基地,打造电商发展良好生态,实现网络零售额逐年提升。因地制宜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打造智慧商圈和特色街区,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认证认可衔接。

3.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统筹现代流通体系硬件、软件、渠道和平台建设,推广货运“一单制”运输、冷链运输、高铁快运、网络货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推动全社会流通大幅降本增效。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我县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和多式联运等资源优势,促进干线运输与城乡配送高效衔接,最大限度节约物流成本,缩短中转时间。

4.建设交通强县。完善“两个交通圈”,外部实现与县市周边主要交通枢纽半小时内到达,内部出行实现乡镇驻地10分钟内至干线公路,乡镇驻地15分钟上下高速,县城30分钟内到达各乡镇驻地的“101530”目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县城至11个乡镇驻地公路等级水平,加强农村公路改造。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快智慧交通建设。

(五)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稳步实施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依托“零碳泰安”宁阳示范项目建设,对全县屋顶、地面等光伏资源、风电资源进行整合,以光伏发电为重点,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交通枢纽、公用场所等建筑屋顶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储能电站依托新能源发电和氢能产业基础,延链培育壮大锂电池、氢能和储能等装备产业,打造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能源存储装备产业基地。集中推进能源革命,依托光伏、生物质、氢能等新能源,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2.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深入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完善节能降碳激励约束政策,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

3.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推进国土保护修复。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开展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进一步完善以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攻坚行动,节俭务实推进城乡绿化。

4.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严格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制度,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快推进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不断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加快数字水利新型基础设施、水利业务支撑系统和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水网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持续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

5.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和单一低效治理设施专项排查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测,推进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更新。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扎实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加强受污染耕地、矿区用地等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排查、坚决防止污染项目向农村地区转移。

(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以绿色化、智慧化、均衡化、双向化为引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设施提质增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新型智慧城市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城镇通信网络、基础算力、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升级传统市政设施,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2.做大做强“三区四园”。强力推动宁阳经济开发区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抓好化工产业园调规扩区,系统提升园区产业集群效应和发展承载力。高标准编制高新区发展规划,统筹传统优势产业培植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扎实推进农高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畜禽产品全产业链,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堽城、华丰、东疏、蒋集“四园”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擦亮“中国钢球之乡”“宁阳红”锈石等特色品牌。

3.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开展全域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合理布局蓝绿空间,建设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城市绿道,推进城市增绿和绿化品质提升。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实施推进智慧社区突破行动,加快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景区、智慧商圈、智慧停车场等建设,完善数字化惠民服务体系。

(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构建农业稳产保供体系。强化耕地保护与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管护。持续稳定粮食产能,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健全防灾救灾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蔬菜稳产保供工程,夯实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2.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全链条发展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着力点,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推进宁阳大健康食品产业园等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基本建成覆盖全县的农用薄膜回收贮运网络。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做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基地培育。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新型业态,规范提升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3.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完善农村路网、供水、电网、物流、数字乡村、清洁取暖等设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建设。

4.促进农民农村全面进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即时发现、及时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发展壮大家庭农场。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入实施三强五好工程,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锚定新型工业化强县战略,推动县属国有企业强化战略资源整合能力。健全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切实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高效配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决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推进能源、交通、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2.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财政体制。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健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激励引导机制。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环境权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色消费信贷等金融创新,扩大绿色贷款规模。积极参与碳账户、转型金融、碳足迹管理、区域性碳金融中心等领域试点,建立与低碳转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3.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方式,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全面推进服务型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掌上办、网上办、自助办、就近办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质量和水平。聚焦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大力推进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

4.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用好区域间优惠政策和便利化规则,深化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对外投资合作。实施对外贸易提升行动,推行外贸服务专员制度,帮助企业拓展外销渠道。实施跨境电商突破行动,开展产业带+跨境电商拓展活动,激发跨境电商新动能。组织开展优质海外仓路演活动,引导我县优质企业与省市公共海外仓企业合作,实现抱团出海

(九)深入推进文化赋能行动

1.深入推进文明宁阳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明创建活动提质增效。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构建全面全域全民全程创建格局。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实施军校共建,推进国防教育进校园。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和题材,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完善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城市书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推进新闻舆论工作质效提升,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和改进新闻发布工作,推动宁阳发布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3.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兴宁文旅集团加快发展,加快旅游资源、品牌和服务整合。立足优势特色,积极布局开发文旅康养、研学旅行、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全面实施服务综合标准体系,全域配套提升文旅服务。整合现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联动发展,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精品线路,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全域共享的旅游发展格局。

(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共同富裕政策体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实施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体十年双倍增行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措并举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让就业更加充分、更有价值、更有尊严。有效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大力开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设施维护、社会治理等城乡公益性岗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创业融资成本,加大对初创实体、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支持大学生、海外人员回国创业,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各类群体返乡就业创业。

3.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全学段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完善教育保障条件。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建适宜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

4.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实施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行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支撑保障。高水平实施健康宁阳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整体谋划和规划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优化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5.着力构建友好型社会。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最有利于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促进儿童和儿童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

6.增强社会民生保障能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落实重特大疾病和医疗保险救助制度,健全完善门诊保障机制,建立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基层医保服务站点乡镇(街道)全覆盖。兜底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完善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分类实施社会救助,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统筹发展和安全

1.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筑牢疫情防控底线,确保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行动,推动八抓20项”创新措施落地落实,坚决防范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强化食品全过程安全监管,筑牢食药安全底线。

2.确保经济运行安全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促进粮食流通,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妥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运行监测和重点领域风险分析研判,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完善科技、金融、贸易、粮食、能源、就业、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控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调节,强化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分析研判、预调微调,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3.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健全舆情快速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风险。

五、实施步骤

(一)示范县创建谋划提出阶段(2023年1月初)。根据《国务院关于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泰安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出台《中共宁阳县委 宁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二)示范县创建全面启动阶段(2023年1月初—3月初)。主要任务是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委员会,印发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做好调查摸底、细化职能职责、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在全县范围全面启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

(三)示范县创建实施阶段(2023年3月中旬—12月底)。主要任务是对照《宁阳县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深入实施推进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等11项重点任务,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全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四)示范县创建批复阶段(2023年底前)。主要任务是按照《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选择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园区和企业,开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要求,对照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标准,准备齐全各项申报材料,积极向省市发改委申报争取,成功获得省发改委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的批复。

(五)示范县建设常态推进阶段(2024年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绿色低碳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展动能持续转换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成熟定型,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大强富美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宁阳基本建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协调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和示范县创建推进的日常工作。成立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项目推进组、政策宣传组、数据保障组、督导考核组等,专职推进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根据有关部门单位职能分工,进一步细化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各项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分工到位、跟踪督导到位;加强与上级对口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单位的重大政策支持,定期、不定期向省市做好汇报,积极推介我县争创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工作成果,全力以赴成功创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三)加强督导考核。把创建省级示范县的成效作为部门单位科学发展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实行定期考核,考评结果与班子建设和干部任用相挂钩,完善奖惩机制,激励各级各部门单位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加快推动示范县创建工作,构建有方案、有措施、有督导、有考核、有实效的工作闭环。

(四)营造浓厚氛围。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深度报道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亮点特色,不断增强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注重发现和总结典型,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调动各方智慧和力量,用好智库平台企业、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