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70921MB2854835F/2022-141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洸河学校 | 组配分类 | 规划统计 |
宁阳县洸河学校
五年发展规划
(2019年—2023年)
肩负着县委、县政府及教体局党委领导的无限重托,承载着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殷殷期望,洸河学校北关小学教育集团成立。悠悠洸河,粼粼碧波,必将见证教育集团扬帆起步,续写原第一小学新的发展篇章。站在教育集团充盈希望的起点上,制订五年发展规划如下。
学校现状分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首先,就学校现有基础分析如下。
一、学校位置区域、校舍及条件装备情况
教育集团下属洸河学校和北关小学两个学校。洸河学校是一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县城西北,洸河东岸,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2700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主要建筑有小学部教学楼、初中部教学楼、艺术楼、行政图书楼、报告厅、体育馆、地下车库和400米标准运动场。建有国学教室、数字书法教室、数字史地教室、航模设计教室、3D打印室、VR超级教室等学科教室。学校可容纳62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绿化、硬化高标准,是一所新型的现代化学校。
二、师资配备及在校生情况
教育集团现有教职工216人(洸河学校185人,北关小学31人),专任教师213人。其中,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88人,省市名师6人(特级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泰山功勋教师2人,泰山名师2人),市县优秀教师36人,市县优秀辅导员19人。
教育集团共有学生3504人,其中初中生986人,小学生2518人,分洸河和北关两个校区。
三、学校现有管理情况
教育集团组建以来,传承原第一小学管理文化,实行简单的管理、规范的管理、民主的管理、精细的管理,努力推进管理责任的明确化、制度管理的规范化、民主管理的人本化。
为推进集团化办学有实质性的成效,避免成为一种形式,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两个校区,一套班子,深度融合。” 洸河学校和北关小学在集团班子的统一领导下,两所学校深度融合,教师和学生统一配置,统一学校文化,一体化开展教育教学。二是“统一管理,一体教研,整体发展。” 教师任课不分洸河学校、北关小学,全部由教育集团统一调配、管理和使用,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研,一体化培养教师,一体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分部负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基于小学和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课程设置的较大差异,教育集团内部分设初中部和小学部。既分部负责、相对独立,又统一调配、一体管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中小学的衔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对学校发展面临问题的分析
1.优秀教师团队建设问题。建设高质量区域名校,需要优秀教师团队。整个教育集团现有教职工216人,分别来自原第一小学、原英才学校、实验中学、北关小学等不同的学校,还有部分新招考的教师。学校教职工来自不同单位,凝聚共同的愿景,打造高素质的团队需要一个过程。
2. 教学班额大的问题。教育集团小学部现有学生2518人,41个教学班,平均班额62人,学生多,班额大。化解大班额问题,需要师资、场地,一时难以解决,需要逐步化解。
3.打造学校品牌形象的问题。一方面,洸河学校具有新建学校的后发优势,另一方面,学校新成立,必须直面兄弟学校的竞争。树立教育集团办学形象,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充分认可教育集团,是教育集团需要始终抓在手上的一个课题。
4.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年级跨度大,需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健全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要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考核评价制度,客观公平公正评价不同学段、岗位的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围绕教育集团中心工作,主动融入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中。
5.其他。长远看,集团所属学校的人事、财物方面的管理体制仍需理顺。
以上是对学校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机遇远远大于挑战。抓住学校新建重组搬迁、新校启动这一难得机遇,乘势而上,为宁阳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是西方哲学三大问题。同样,站在教育集团发展历史的起点上,建设一所怎样的学校,是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瞻望未来,教育集团应该是一个怎样的集团,在区域内应处于怎样的位次?首先,教育集团应是一个高质量的集团。在上级组织的视导、督导、质量监测中,应具有明显优势,处于领先位次。学生培养和教学成绩能得到家长和社会充分认可。其次,集团内的每所学校应是规范的学校。贯彻落实好上级教育政策,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走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子。第三,教育集团应是一个师生向往的乐园。教育集团的老师、学生都能够以学校为荣,体会到工作、学习的快乐。第四,教育集团内的每所学校应是区域内有影响的学校。至少在县内能成为示范品牌学校。凭借一定的主打品牌,力争用5年的时间在市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力争在全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基于以上愿景,教育集团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建设一所高标准、高质量、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管理规范、特色显明的区域名校。
一年目标:第一年为基础建设年。应建全机构,明确和落实职责,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安全、后勤等制度。凝聚共同的发展愿景,规划学校发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符号,为学校注入发展之魂。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扎实开展教学研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赢得家长、社会和领导的初步认可。
三年目标:第二、三年为快速提升年。在第一年基础上,凝心聚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特色课程建设年年上台阶。以提高学科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特点,选准学科研究突破口,明确研究项目和研究方向,不断总结出有价值、能够形成影响力的研究经验。特色课程建设要同步推进,年年有经验、有成果。学校文化初显,校园文化环境优美,成为市内知名、县域一流品牌学校。
五年目标:第四、五年为高位发展年。应实现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工作高效、执行到位,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浓厚,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育教学质量市县一流,推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办学经验,学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能够成为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显明的区域教育名校。
原第一小学的核心教育理念是“童心母爱,教书育人”,校训是“爱”,校风是“让校园充满爱”,教风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学风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原第一小学位于漏子湖西,靠水而立。今又迁往洸河东岸,可谓与水结缘。下一步,教育集团拟继承原第一小学教育理念,并结合新校滨临洸河的地域特点,立足水文化进行创新,打造教育集团水文化教育品牌。初步设想是:秉承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优良品质,围绕“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滴水石穿”“润物无声”的理念,把“善”“容”“恒”“润”作为共同的品格追求,引导师生心怀善念、学会包容、持之以恒、润物无声,培养文明的素质,提升内在的涵养,自强不息,仰望星空,不断进取。
学校发展的策略及措施
目标既已清晰,定位既已准确,就要学习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团结全校教职工埋头实干。拟采取四大兴校策略推进目标的实现和工作的落实。
一、管理兴校策略
科学的管理是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实现职责明确、工作高效、效果显著,需要在管理兴校中解决;全校216名不同经历的教职工要快速融合,拧成一股绳,也需要在管理兴校中解决。
1.设岗定责,完善制度。一是健全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二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依据上级文件政策,结合实际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人人有岗、人人有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三是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方案”“评优方案”,让付出者得回报,让实干者得实惠,倡树敬业、精业、爱岗、奉献主旋律。
2. 严格制度,狠抓落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上率下,认真学习制度,带头执行制度,努力做到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严禁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形为,维护和树立学校形象。
3.突出重点,确保质量。规范的管理、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形象,优质育人、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学校形象。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要突出重点,建立务实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向务实的管理要质量,确保教育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确保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科研兴校策略
科研是提高质量的有力武器,是推进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建设教育名校的必然选择。全校上下要达成共识,教育集团走高质量办学之路,靠的是科学的方法、耐心细致的服务,而不能搞“题海学山”战术。为确保质量,不断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优秀师资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最具能动性的教育资源,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师资建设方面,原第一小学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青蓝同辉”师徒结对、“闯五关”工程等。要借助原有成功经验,并结合新学校的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现有师资,不断创新途径,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2.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靠规范的管理,二靠科学的方法。规范的管理是基础,科学的方法是手段。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准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症结问题,摒弃低效无效的劳动,向教法学法的创新要质量,不断总结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朝着打造一流质量名校的目标不断努力。
3.着力推进各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整合、校本课程的精品化实施为重点,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适应学生需要,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4.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实践证明,抓德育就是抓质量,不抓德育就没有质量。要树立全面发展、全面育人的思想,落实《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强抓德育不放松,结合水文化,选准着力点,创新途径和载体,用“水滴石穿”的精神抓学生习惯养成,用“润物细无声”的理念言传身教好习惯,把“上善若水”作为师生的人格追求。
三、文化兴校策略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无声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命脉。要持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把洸河教育集团建成有思想、有人文气息、有文化内涵的群体。
1.顶层设计学校文化。请专家学者来校调研,把脉问诊,整体设计学校文化环境,以“童心母爱,教书育人”为核心教育理念,坚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风,挖掘水文化教育理念,围绕“善”“容”“恒”“润”等关键词,精心设计文化环境,让学校不仅环境优美,而处处蕴含教育资源,让师生感受到向善教育、励志教育,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2.加强师生文化阵地建设。一是继续办好校刊。以《起航》为阵地,不断展示办学成果。二是建好师生身边的文化阵地。主要是专栏、板报、学校广播站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3.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一是设计开展教师文化活动,提升教师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品位,引导教职工养成读书习惯,过读书人的生活,做学生的榜样。二是设计开展学生文体活动,推进艺体课程活动化,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特长。三是设计开展学生喜欢的学科活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四、特色兴校策略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对一所学校来说,常规工作的极至、教育教学研究的极至,应该就是这位学校的特色。
一要继续打造书法教学特色。学校书法办公室负责,实施教师书写素养提升计划,推进书法教师梯队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书法特长的教师。成立书法特色教学校本课程课题组,研究推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书法教学范式,策划并积极开展书法教学活动,整体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让“一笔漂亮的规范字”成为洸河师生的名片。编写书法校本教材,收集印制师生书法作品集,总结书法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扩大书法教学社会知名度。
二要围绕水文化教育理念,不断彰显德育校本特色。秉承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优良品质,发扬“善”“容”“恒”“润”等水的精神特质,以优质育人、创办高质量区域名校为目标,以泰山“挑山工”的实干精神,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既仰望星空,又伏下身子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做出洸河学校特有的精彩,为宁阳教育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