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 12370921349312007B/2023-162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宁阳县第三小学 组配分类 教育教学
【教学信息】宁阳县第三小学2022-2023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发布日期:2023-06-26 10:39 浏览次数: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宁阳县第三小学文庙小学教育集团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宁阳县小学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宁阳县小学质量监测工作方案》和《宁阳县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细则》,坚持“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总体要求,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规范认真、建构课程新体系、提升学科素养,继续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促进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具体目标

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以教学为核心,以“双减”工作为突破,继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开展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学科素养评价等内涵建设研究项目,以此为抓手有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1.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完善“健康阳光,知礼乐学”育人目标下的“三雅”课程校本化体系。

2.深化课堂转型研究,注重学生个性化成长,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县优秀行列。

3.进一步提炼学科系统变革的目标体系和策略体系,凸显“骨干引领、分层推进、合作共生”的校本研修,争创市县优秀教研组或学科基地。

三、重点工作

1.建构学校课程新体系

2.探索课堂提质新路径

3.开展作业管理新探索

4.升级课后育人新服务

5.提升学力改革新评价

6.提高常规工作新层次

四、工作措施

(一)建构学校课程新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完善学校课程体系,重构校本课程建设标准,做更高质量的课程。

1.架构课程,规范实施。本学期继续进行2022版课程标准的学习及测试,侧重观摩名师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课堂中落实新课标,初步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打造雅行体验课堂,扎实开展并积极申报省级课题《三雅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群开发研究》。

2.拓展必修,丰厚素养。语文学科着力建设好朗读、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等课程,数学学科着力建设好“七巧板”“24点”“数独”“九连环”等玩转数学课程,英语学科着力建设好“口语交际”课程;语数英学科完善拓展课程的备课、课件等资源,每月进行一次授课,平时注重引导,每学期进行两次班级层面的比赛活动。通过多项融通,打通各学科、校内外灵活创生学科拓展性活动的育人价值。

3.扬长选修,个性发展。教师根据个人专业特长和学生兴趣爱好,开发并实施好学科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艺体技能类等自主选修课程,利用每周的“快乐星期五”进行走班选课。通过特色与多元并举的课程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校园活动张扬学生个性,以读书、数学、科技、英语等各种文化节、社会实践、校园吉尼斯为平台,促进学生的兴趣发展与个性张扬,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探索课堂提质新路径

各学科组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课堂转型为核心,以日常教研为抓手,以团队文化为保障,立足教学常规,聚焦《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研究》,重点优化理论与实践交互转化、日常实践与专题研究递进循环、类范式提炼与具体策略灵活融通三大机制,尝试研发深度教研的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创生自主赋能教研的新范式,并梳理形成相应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研究”案例集。(本学期先以中心教研活动的课例为突破口。)

1.提升集备效益。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各学科组要重点探索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集备方式变革”,聚焦“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研究”,一是要明晰集备流程和环节要素,深研课标和教材,提高教材分析能力、课标解读能力,提升课时备课高度、质量与容量,将“课标学习+课堂实践+大单元集备”有机融合,全面优化集备模式,形成研究内容系列化、集体备课板块化、学习研讨一体化、培训资源共享化的研究机制;本学期各备课组严格按照集团集体备课流程备课,语文学科继续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研究”。二是要明晰关键要素:可检测的学习目标、针对目标的学习任务(包含课前预学单、课中学习单、课后续学单,任务与任务之间形成由低到高的认知攀登阶梯)、丰富的学习资源集成以及相应的作业检测设计。本学期形成课堂检测习题集。

2.提炼教研范式。在固化每日一议课、每周一研究、每月一总结的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各层面的“问诊工作”(集中调研、骨干帮扶指导和组内互听互学),强化对教师日常的“五项工作”(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阅、辅导学生、考试)进行专业化改造,紧扣新课标新要求,对各学科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作业设计与实施要求》进行再制定再完善,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师教学指导手册》。

3.彰显课堂特质。各学科要追寻课堂深度中“知识深度、思维深度、学科深度、关系深度”等关键因素之间的关联,厘清课堂“深度学习”的基本路线和框架结构,优化形成问题情景下任务驱动式学习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彰显组本化的课堂特质。

4.注重习惯养成。各学科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年级学习常规,将学习习惯培养作为教研组活动的常态关注点之一,通过制订科学规范的《课堂观察量表》长期跟踪并完善日常的考评机制,用“滚雪球”的策略厚实学生的学业素养,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校本经验。各学科扎实运用“一会带四会”的策略,各年级各班落实每周训练点和月重点的评价。继续做好各学科学生素养专项训练。各学科在学期初制定学生学科素养培训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有序的进行学科素养训练。语文——书写、朗读、习作(仿写);数学——“我是小先生”讲题、编题大赛;英语——书写、交际对话表演;道德与法治——小小辩论赛;科学——实验操作;综合实践——手工设计制作等。继续落实整本书阅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前期明确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流程,继续上好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完善各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有效指导学生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上好大阅读课,结合县级、校级、班级三级推荐书目开展读书活动,开展书签制作、读书排行榜、读书会、读书小报、阅读记录展评等内容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实现学生全员覆盖,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三)开展作业管理新探索

减轻作业负担是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五项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趁势推动从“被动执行视角”向“兴趣研究视角”转变,从作业管理到作业研究,以研究的视角,致力于学生作业常态优质的改变。

1.优化作业形式。在开展集体备课和学历案研究的时,同步进行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安排,精选作业内容,实现“课堂+作业”联动优化,积极促成作业布置“高效益”。

2.完善作业架构。制定完成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要求》,建立起各学科以单元为主体的作业设计,固化来自不同学科教师的亮点作业,广纳资源,建年级课件集、链接资料集、错题文件包,连点成线,促进各学科形成特色作业的“校本产品”。

3.完善监控机制。通过班内各学科教师协调布置、作业备案与审批、调查访谈等机制严控作业总量,努力实现学生作业“轻负担”。

4.开展专项研究。进行“乐享四季研究性作业的整体实践”和“常规作业问题诊断与设计评价”两个项目的重点研究,开展“我心目中的好作业”“好作业我来设计”“好作业评选”活动,引导师生都来关心作业、研究作业,让作业成为师生成长的助推器。

(四)升级课后育人新服务

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积极探索课后服务2.0新样态,以育人实效彰显课后服务的“含金量”。

一是“固本+培优”。开展针对性指导,作业优先,解难释疑,精准帮扶。

二是“必修+选修”。提供菜单式课程,五育并举,分层分段,丰富选择,同时启动双休日指导活动清单。

三是“兴趣+特长”。“兴趣培养类” 关注学生自身的兴趣生成,“特长发展类”“特色提升类”挖掘学生内在成长力,达到亮己所长的成长需求。

(五)提升学力改革新评价

为使基础学力评价切实落地,学校、学科层面要以理清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特质,成立以学科教研组长为领衔人,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科核心素养评价项目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凝练本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以此开发评价工具,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评价体系。

(六)提高常规工作新层次

1.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做好课表和作息时间表的编排工作,科学设置任课教师岗位,合理进行教学人员的调整和安排;制定并实施教学工作计划,审定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学籍档案整理工作;做好学生课后服务相关工作。

2.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做好期中学科素养考查、期末教学检测、业务检查等项工作,汇总检查信息,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有关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抓好以年级组、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加强集体备课与上课管理,抓实教学常规检查以及检查后的总结和分析,及时调控教学。优化改进期中学科素养考查实施方案。

3.做好教学活动管理工作。组织安排校内外师生教学活动,有计划组织开展全员常态课、名优课、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精品课等各项评比活动、师生“课程(教学)活动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4.做好教务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图书馆、专用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教师工作量及超课时工作量统计汇总工作,采取周查月结的方式及时公示;做好教材教辅、教学参考书、作业本等的征订发放工作;做好各类统计报表工作。

5.继续做好教学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各类迎检整档等工作。

 

 

宁阳县第三小学

2023年2月28日


信息来源:宁阳县第三小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