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的答复(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67号)

发布时间: 2023:08:31 15:18 阅读: 打印 关闭

李振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认真落实上级文件,健全学校机制,加强培训,保障劳动教育开展实施

一是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要求》(宁教研字[2022]16号),各学校制定劳动教育实施规划和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执行。每个学校成立全面加强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本校劳动教育的规划、实施、培训、考核评价;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做好劳动教育各项工作。

二是各学校均设立了专门劳动教研室(教研组),聘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和专职或兼职任课教师,并安排课时到年级、班。兼职任课教师每周课时不得少于四课时并在每学期开始前上报。教研室(教研组)制定了学期和学年工作计划,任课教师上课必须有备课,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全县建立了涵盖360余人的宁阳县劳动教育教研群。

三是定期对学校领导、干部及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有关人员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组织有关教师接受了教育部筑基公益培训项目等一系列劳动教育专题培训。多次组织重点学校外出考查学习,学习外地先进经验。

四是规定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周,利用一周时间对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各班要召开主题班会,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全面宣传党的劳动教育方针,营造浓厚的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五是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管理和监控。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管理,取得初步成果。联系晓羊教育,免费为我县开通劳动教育管理平台,平台既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也为每个学生构建劳动教育成长数字化档案,还为教体局、各学校提供后台管理,方便掌握各学校、各任课教师劳动教育课开设情况,提升了劳动教育课程管理水平。通过半个学期的试用,积累了学生劳动作品、劳动场景照片15万 张,每月下发一次平台数据统计,实现了管理的数据化,提高了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的积极性。

二、完善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完善校内劳动教育体系。学校对学生每天校内劳动时间、劳动内容、劳动方式作出规定,明确到人、到时间、到内容。让学生承担擦黑板、扫地、打水、清洁校园、植树除草宿舍内务整理等力所能及的班务及校务劳动。除承担校内卫生劳动任务和宿舍内务整理外,各学校还结合农作物生长时令,适时开展果树、蔬菜、中草药等种植活动,让孩子认识植物、了解种植成长过程、呵护劳动成果,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沉淀、在沉淀中感恩,在感恩中收获成长的幸福。

加强校本研发和校内劳动基地建设。东疏第一小学开发的“疏韵瓶艺”是在废旧的瓶子上描绘孩子们的童年梦想,目前开发了“风景、人物、书画”三大系列,涵盖了“中华文化、美丽家乡、包装设计、卡通人物”四大主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宁阳八中组织编写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感悟农耕文化智慧》。东庄镇中心小学、堽城镇中心小学等都结合本校实际开发了校本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宁阳县鹤山镇中心小学建立了校内“鹤园”生态田园劳动实践基地、“禾轩”生活劳动技能提升课程教室、“和苑”绿色生态教室等劳动实践基地。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小学充分利用资源开辟了“至耕园”劳动实践基地,分为百草园、百蔬园、百花园、丰谷园、硕果园,劳动基地西围墙主题定为乐耕文化墙,以展示与劳动实践基地相关的文化内容。宁阳金桥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设置“校园文明岗”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鹤山镇克服资金困难、投资几十万元创建了镇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全镇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场所基础。东疏镇第一小学、东庄镇中心小学、蒋集镇中心小学、八仙桥中心小学、崔解小学、白马小学等许多学校将校内空闲土地或绿化带开辟为种植园,种植农作物、中草药,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当地优势产业,聘请农业生产能手,行业能工巧匠参与学校劳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各校组织引导相关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根据文件要求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社团活动渗透劳动教育,让美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各学校结合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中泥塑、粘贴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活、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劳动课程。

2.发挥综合性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县级层面挂牌了68处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劳动体验的需要。校外主要有三处研学基地。一是蒋集镇友邦田园,二是白马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三是鹤山镇劳动实践基地。友邦田园主打生态农业为主,园区内有丰富的现代化农业种植示范区,可供学生参观学习和实践。其开发的“农业的前世今生——劳动教育主题课程方案”以及“探究蔬菜王国——自然生态主题课程方案”参与申报省级研学课程。白马实践中心主要以工艺品制作和陶艺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鹤山镇利用闲置的校舍建设了全镇劳动实践基地,着力打造学习、生活、实践于一体的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目前正在全面建设中。

3.用好城乡劳动教育资源。各校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各类公益劳动,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落实劳动育人。学校与周边社区联动,对社区各类教育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建档,形成学校劳动课程社会资源库,定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区服务性劳动。城镇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学习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将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高新科技、非遗文化、现代农业等相结合,打造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实践课程。

三、家校协同,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一是针对劳动教育在大多数家庭中缺失的现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互联网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引导家长教育并指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每周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或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家长共同参与劳动实践资源的开发,给孩子劳动实践提供条件。

二是学校制定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措施,制定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家庭劳动清单及要求、评价办法。引导家长树立劳动教育观念,指导家长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家庭日常生活,指导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四、多元评价促进劳动教育课程规范实施

学校分年级定期开展劳动竞赛和劳动小能手评比活动,把评选结果在校内公开展示,通过学校公众号加强宣传。宁阳县第三小学、宁阳东庄镇中心小学每周评选劳动之星,调动学生每天参加劳动的积极性。每年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一次劳动竞赛或劳动展示活动,树立劳动典型,发挥劳动典型的带动作用,以评比展示促提高。

学期期末,各学校会围绕劳动技术技能掌握效果、劳动过程参与情况以及劳动价值观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

感谢您对我县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继续关注我县教体事业的发展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宁阳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3年8月31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