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21MB2794342A/2024-194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组配分类 | 议题解读 |
相关会议:【会议公开】县政府第四十六次常务会议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自2023年8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深化医改先行县以来,认真学习外地医改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经验,先后到福建三明永安市、河南郸城和郏县、菏泽成武、济宁鱼台等县市区学习考察,根据国家和省市出台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县卫健局牵头起草了《宁阳县全面深化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送审稿)》。
9月20日,组织召开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座谈会。会后,向有关县直部门、镇街园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医疗机构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共计668人次,收集建议146条,采纳26条,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送审稿)》共分为六部分内容。
(一)明确目标要求。共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以“强县域、强基层”为重点,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系统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县域一体管理、东西两个医共体齐头并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和大病诊疗、慢病管理、分级转诊、医防融合四个能力提升”为主要内涵的“一体两翼三联四驱”发展新模式。三是按照国家和省市文件要求,提出了2024年、2025年和2027年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
(二)健全组织架构。共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在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组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财政、人社、卫健、医保等11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三医联动”推进机制,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日常工作。二是在医共体数量方面。组建由县一院和县二院分别牵头的东西2个医共体,将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作为协作单位,分别牵头康复专科联盟、妇幼健康联盟和医防融合联盟,在全县形成医共体为主,专科联盟为辅,医疗卫生单位全覆盖的“2+3”服务体系。三是在管理层级方面。组建由县卫健局负责人兼任医共体党委书记,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任副书记,部分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委员的医共体党委。牵头医院院长任总院长。
(三)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共包括八部分内容。在医共体内部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考核”等“八统一”运行机制。
(四)开展四个能力提升。共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开展大病诊疗能力提升行动。根据县域疾病谱、死因谱和异地就医情况,打造4个优势专科集群和12个基层特色专科。二是开展慢病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建设“四高中心”“四高基地”“四高之家”及智慧赋能健康辅助平台,形成“管好人、用好药、勤监测、降指标”全链条服务管理模式。三是开展分诊转诊能力提升行动。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严格控制县级医院收治基层病种,对逐级转诊的患者实行绿色通道和医保起付线连续计算政策。四是开展医防融合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多维度评价体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全人群健康数据库,整合医疗、医保、民政等部门数据,以镇街为单位,开展健康查体“扫盲”行动。
(五)深化“两项改革”。共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探索实施五项资金打包政策。实施“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医保基金、基药补助、政策性补助”等五项资金打包政策。二是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改革。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逐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六)加强工作保障。共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调度任务完成情况。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强化绩效考评。做好基层就诊率、县域就诊率、医疗总收入增幅、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等指标监测。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负责人聘用、评先树优等挂钩。三是做好宣传引导,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总结、挖掘、提炼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做法,形成宁阳经验。
三、特色亮点
(一)着力强调推进机制协调作用。我县重点强化县域一体管理,县级层面设立“三医联动”推进机制,明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协调推进人事、薪酬、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各项改革措施。
(二)着力强调因地制宜深化建设。根据县域区位特点,组建东西两个紧密型医共体。同时,发挥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三个专业机构的优势,做好医共体内的中医药服务供给、妇幼健康保健、医防融合及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着力强调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了医共体、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协作单位的功能定位。以“四高”全流程健康管理为切入点,重点从服务功能、分级诊疗上加强协同,逐步实现责任、利益、服务、管理四个共同体。
(四)着力强调医共体牵头医院服务主体地位。强化牵头医院资源下沉共享,做好“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实施“1+2+1”行动,即:选派1名业务院长,拓展2个临床服务项目,打造1个特色专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五)着力强调政策协同和监测评价。坚持改革创新,提出了优化编制薪酬政策、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政策等一揽子支持举措。强化运行监测,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虹吸”、财务运行等风险及时预警纠偏。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提升建设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