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21MB2794342A/2024-1943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政府办公室 | 组配分类 | 议题解读 |
相关会议:【会议公开】县政府第四十六次常务会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一是创新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为全县中小学校所有班级配备了399名法治班主任,在配备法治副校长的基础上,形成“双副校长、双班主任”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新机制。经验做法获省教育厅、市委改革办推广;市领导刘峰梅、窦清波分别在市府办《政务信息专报》第50期做出批示。
二是加强思政课建设。全面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研究实施思政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课程融合的大德育观教学。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扎实开展“首课思政负责制”活动,构建了“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的思政教育格局。
三是持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县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校外辅导站举办40余期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沙龙,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开学初,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筛查,对筛查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建立持续跟踪机制,重点动态观测、每月调度。
四是积极构建家校共育网络。落实“四次八课时”家庭教育课程,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志愿宣讲活动,培养培训县级家庭教育讲师30名、骨干教师300余名。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组织德育系列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红色研学、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红领巾讲解员”全环境立德树人“好少年”宣讲活动。组织收看弘扬科学家精神、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学习奥运精神等“开学第一课”, 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学习科学家、奥运健儿胸怀祖国、永登高峰的精神。
二是持续开展大家访活动。县教体局机关50余名党员干部对县内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进行结对帮扶。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干部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就家长最关心的学习、安全、心理健康等问题深入交流,实现走访活动全员覆盖、全生覆盖、全程跟踪,尤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异常学生、重大变故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进行重点家访。对重点特殊学生群体全程跟踪,建立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晰、包保到位。
三是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走遍宁阳山山水水;充分利用县域内红色资源,打造红色阵地7处,开发红色教育课程1个、历史文化课程1个,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2024年以来,共组织1.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增强“四个自信”
按照“一校(园)一特色”“一校(园)一精品”思路,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传统戏曲、书法、武术、美术、音乐、绘画进校园,剪纸、陶艺、李氏糖画、秦氏羽粘画、木偶变脸戏等非遗文化进校园,引领学生增强“四个自信”。9月27日,县政协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视察,对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存在短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部分学校和家长仍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二是法治教育教学方法简单,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参差不齐,大多数学校的法治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由于相关专业师资少、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等因素,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还不能做到全覆盖。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是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护机制。在做好每学期开学初全员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基础上,对需重点关注学生建立层层关护网络,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向,做好动态观察。组织专兼职教师面向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宣讲活动,提升学生及家长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
二是进一步丰富法治教育形式。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亲身体验法律的庄严和公正;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增强他们对法律程序的了解。
三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作。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引进具备资质的专业力量,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及覆盖率。在学科教学中重点渗透并弘扬传统文化,利用本土(本校)资源开发适合低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开展好校园特色传统文化活动及比赛,力争在国、省、市级特色学校、特色品牌、特色课程上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