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义姑
鲁义姑,女,春秋后期鲁国北郊(今宁阳东部)人,真实姓名已不可考。事迹载西汉《列女传》。
当时齐鲁两国常有争战。一次,齐国军队突破汶河,攻入鲁国北郊。当地人民纷纷逃进山林避难。齐军将领发现有一农家妇女,怀中抱着一个孩子,手中领着一个孩子,正跌跌撞撞地向东边的邢家山跑去。眼看带着两个孩子跑不掉了,她便放下怀中的孩子,抱起手中的孩子,加速逃命。被舍弃的孩子在后面大声哭叫,她也全然不顾。齐将追上孩子后,问他前面妇人是谁,孩子说是他的母亲;问他母亲所抱的孩子是谁,却答以不知道。这令齐将大为惊异。他让军士用弓箭瞄准妇人,大喊:“赶快停下!再跑就放箭了!”妇人见跑不掉,只好返回。齐将问她两个孩子是谁,她回答:“所抱者是我哥的儿子,扔掉的是自己的儿子。”齐将说:“自己的儿子才是最亲爱的,你为什么扔掉他却抱着你哥的儿子逃命?”妇人回答:“自己儿子,属于私爱;娘家侄子,属于公义。我如果扔掉侄子而只救儿子,那就是为了私爱而背弃公义。就算侥幸逃脱了,也会被鲁国所有人瞧不起,那样我还怎么生存于天地之间!我何尝不心疼自己儿子?可是不能因为儿子而违背公义!”她的这番话令齐将大为感动。他下令军队停止进发,让人快马向齐国君主进言:“看来我们不应该攻伐鲁国。这里的山泽妇人尚且知道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何况那些朝臣士大夫呢!”齐国国君采纳了他的建议,就下令撤兵了。
鲁国君主了解到这件事,对她大加赞赏,赏赐给她一百匹绢帛,为她命名“义姑姊”。因为她是鲁国人,人们都称她“鲁义姑”。她居住的村庄,被称作“南义村”(今作“南驿村”);邢家山也被叫作鲁姑山。
鲁义姑的故事被载入史籍,西汉后期被刘向编入《列女传》,并画成图像献给汉成帝。再后来,她的故事传播日益广泛,成为诗文、绘画、戏剧的重要题材,历代都有诗人文士歌颂她的事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天顺年间,时任顺天府尹的宁阳人王贤发起过一次以鲁义姑为题材的征诗活动,当时的朝中重臣户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萧鎡、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许彬、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珝等均热情应征,留下佳作。征诗活动作品结集为《鲁义姑姊诗》,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薛瑄为之作序,影响波及全国。在宁阳县,自北宋起就在她的家乡建起了鲁义姑庙,明天顺年间重修;嘉靖十八年,工部驻宁阳都水分司主事张文凤以不便享祀改建于县城南郭门外。千百年来,历代宁阳人一直以家乡有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先贤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