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 11370921004349728U/2024-2019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宁阳县科学技术局 组配分类 决策执行评估
【重大决策执行效果】宁阳县探索“一体三维”成果转化新模式 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4-11-29 10:12 浏览次数:

宁阳县聚力科技创新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围绕科技成果如何找、如何接、如何转的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三种机制为保障的“一体三维”运行模式,推动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找得到、接得住、转得快。荣获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山东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县等荣誉。

一、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协同机制,企业寻求科技成果“找得到”

一是开展“校地融合”对接成果。先后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院所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围绕高端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推进“学科地图”“产业地图”深度融合,实现市场需求与科技成果互动的双向沟通。目前共达成各类合作30多项,有效推动企业需求类重大科研项目攻坚实施。二是实行“揭榜挂帅”寻求成果。组织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立项推进重点科技项目,提速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出台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工作实施方案,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支持企业广泛征集技术创新解决方案,全力攻关技术瓶颈及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今年成功争取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泰安市科技创新“双十工程”等扶持项目23个,助力60余家企业开展科研攻关。三是广建“朋友圈”联系成果。加强与行业企业、高校院所沟通交流,成立人才联谊会、企业家联合会等组织,建立并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朋友圈”,实现人才联络交流、信息互通融合、技术转移转化等高效顺畅。开展“书记县长高校行”“百名专家宁阳行”活动,组织企业参与全市“双百行动”系列活动等近50场次,对接市内外30所高校院所,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0余项,有效为企业“把脉问诊”“对症开方”。

二、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多维赋能机制,企业直面科技成果“接得住”

一是强化企业主体培植力度。出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骨干工业企业培植等方面政策,从科研投入、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方面强化制度供给。全面构建产业链生态系统,培强振挺精工、明德电源等一批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分类指导机制,成功培育省级“小巨人”“瞪羚”、单项冠军等创新成长性企业8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85%。二是搭建成果转化坚实平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建成省级创新平台——中试示范基地2家,其中山东省农业生物防控中试示范基地运行两年来已完成中试项目10个,技术服务合同完成率100%。截至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0家,搭建起企业承接科研成果转化的坚实底盘。三是构筑人才集聚发展高地。聚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四川成信天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共建宁阳技师学院,以“产业链”为切入口,加快链上企业所需人才培育,增强企业创造、吸纳、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建设HWGCC人才工作站、泰安市人才飞地等平台,加强人才柔性流动,引进培养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0人。

三、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长效服务机制,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得快”

一是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建立科技成果奖励机制,每年评选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科研成果转化项目40项,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用好15名“科技副总”、200余名科技特派员柔性引才用才机制,让科技成果在一线转化落地;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科级干部包保、金融机构参与的服务专班,为骨干企业、链主企业排忧解难,今年已为企业解决用能、科研、融资等关键性问题30余个。二是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大力发展协调能力强、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的比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近三年来促成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90项,技术合同登记330余项,登记合同金额共计约30亿元。组织人员参加省、市技术经纪人培训,加强与山东科技大市场等技术转移机构互联互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速。三是开展科技金融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实行科技成果购置费补贴、技改专项贷款贴息、设立应急周转资金池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续贷等资金难题。今年组织开展各类对接活动20余次,共为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全县60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128.5亿元。在企业与银行之间牵线搭桥“当红娘”,用好“鲁科贷”、创新券等专属金融产品,近三年来,累计帮助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近2.5亿元,有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信息来源:宁阳县科学技术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