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70921683232096K/2023-1627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第一小学 | 组配分类 | 教育教学 |
宁阳县第一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按照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县各级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为育人目标,以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抓手,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以“规范、严谨、求实、服务”的管理理念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让良好的师德规范转化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和人格品质,培养全体教职员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2.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全力提升教育教学成绩。
加强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向高效的管理要质量,细化教学常规考核方式,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本学期在县质量抽测中取得优异成绩,力争前三,确保县直学校第四名。
3.推进“强课提质”行动,打造高效课堂。
认真落实省市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意见要求,深入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建设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为各学科青年教师搭建优秀平台,确保在省、市、县各学科课堂评比中再创佳绩。
4.创新教学研究工作体系。
完善学校教研架构,加强校本教研,规范教研活动、备课、听评课,强化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记录、有检查、有反馈。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力求形成特色,切实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确保在本学期的县教学视导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
5.做好“优秀生”、“特长生”培养工作。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加大各年级文化学科优秀生和艺体学科特长生培养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培优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提高服务品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指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快乐成长。
严格按照“双减”和“五项管理”的要求,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行“三级把关”,严控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8.做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做好县域内小学建设发展联盟和学科建设联盟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全县小学教育筑基提质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做到管理互通、师资共配、研训互动、文化共建、资源共享、质量共提。
9.开齐开好艺术课程,强化体育锻炼。
引导学生科学锻炼,掌握健康知识,让每位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有机整合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的美育内容,增强美育熏陶,培养每位学生1—2项艺术技能。
10.加强功能室管理,高标准迎接省优质均衡验收
本学期围绕格致大楼,做好各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功能室的管理与日常使用工作,做到专室专用,按照山东省优质均衡县验收标准,做好各项迎检工作。
11.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将班会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各班班主任为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要在班会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注本班学生心理情况,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帮助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新生代力量,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注入活力和创造力。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规范管理,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本学期,继续深入贯彻《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县教体局《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若干措施》文件精神,切实增强每位教师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法规意识。
1.创新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课程规范,认真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好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在校参加活动时间,科学合理布置学生的作业。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全面、和谐、有个性、可持续发展。教导处将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每学月将检查的相关考核量化数据及时公示;开足、开全、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坚持专课专用,教师要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任意停课,调课。
2.加强集体备课管理,严格做到“备教一致”。各教研组要推行“先导课”集体备课模式,每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教研,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作业设计,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重难点,强调个性化备课,增强备课的针对性。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教研,对备课进行研讨,增强备课的实用性,提高课堂效率。备课组长要认真负责,带领本组成员认真研讨,做到提前备课,课后反思,有改进措施,做好新课标在课堂上落地。
3.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强化训练的针对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突出一个“精”字,作业练习做到“精选、精编、精改、精评”,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加快我校教学资源建设,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开展语数英试作业题库建设,所有语数英教师参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借助相关资源,积极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查缺补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优化改进评价方式,发挥检测的评价和激励功能。
落实《宁阳县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方案(试行)》,建构质量监控评估机制,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一是继续深化教学常规评价与教学成绩考核的双轨评价机制。即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日常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又能让教学质量奖惩评价成为维持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量化评价考核,促进合理竞争,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发展。三是完善一二年级语文数学非纸笔测试评价体系,采取学期中考查和期末集中考查相结合方式,对师生进行客观评价。
5.聚焦教学实践,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在全体教师中倡导教学研究就是要为教学工作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思想,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校级课题研究,力争实现人人有课题、人人会研究的目标。按照“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工作策略,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把问题解决当做研究成果,建设优质高效课堂,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推进“强课提质”行动。认真落实省市中小学“强课提质”意见要求,深入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推进“轻负、高效、优质”的课堂新样态的形成,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本学期我们会继续评选出课堂教学的先进典型,为全体教师搭建施展才华、互相学习、同步提高的平台,加快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2.重视对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结合上学期县质量抽测,各年级、各教研组从学期初就要做好计划,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要保证每天的午写时间,加大学生书写指导力度,努力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确保在县书写抽测中取得优异成绩。各备课组要根据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测试,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反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3.加大“培优转差”的力度。重视对优秀生的培优工作,课堂上教师要能抓住重点、难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加强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坚持“爱”字当头,“帮”字入手,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做好辅导转化工作,切实提高帮扶实效。
4.建设学校“教学研究团队”。组织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组建教研团队,制定工作流程,建立工作目标,依托学校各学科备课组,积极开展团队教学研究,努力为每位要求上进的教师搭建优秀平台,确保在省、市、县各学科课堂评比中再创佳绩。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优秀学科教研组”和“学科领军人物”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科教研组”和“学科领军人物”的作用,在优秀的带领下,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性的教师队伍。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把校本培训融入校本教研,把集体备课、课例展示、诊断反思、课题研究等教研模式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以校本培训促进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借课改优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三)多方位实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新时代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本学期,我校继续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部署,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师德建设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本学期我们将开展“师德演讲比赛”,通过开展活动巩固师德建设成果。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力求在全校教师中形成“树人为本 教人求真”的良好教风。
2.开展全员听评课活动。学期初,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为学而教”的主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途径,通过开展全员课堂教学大比武推选出优质课例,参加学校优质课例展示,评出一二等奖表彰并作为推荐参加上级课堂评比活动的重要依据。
3.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大力提倡教师多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鼓励教师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点滴收获写成随笔、论文,并积极推荐参加各级论文评比。
4.深化课题研究。以市级立项课题、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或有价值的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结合一些公开课、研讨课、参赛课、以及校本研修进行有效研讨,群策群力,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
5.全力做好家访工作。家访是学校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学校将根据县教体局文件精神组织教师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活动让教师、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扎实开展活动,做好艺体教学工作。
开齐开好艺术体育课程,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积极营造“阳光、健康、快乐”等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氛围,提高艺体教学质量,切实做到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为特色建设服务。
1.提高艺体教师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在教学有危险性的项目时,要讲清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练习时注重保护。同时要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做到学科安全工作制度化。
2.提高艺体教师的专业素养。每个艺体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研讨交流和基本功考核等活动切实提高艺体教师的素养。以“打造品质课堂、提升课堂品位、亮出课堂品牌”为目标,组织艺体教师立足常态,使课堂力求精品化、特色化。
3.打造优秀艺体特色校本课程。组织艺体教师根据自己特长制订一个艺体项目,建立兴趣小组,进而形成有特色的艺体校本课程。认真制定特色课程活动计划,培养每个学生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才能,全面落实,责任到人。
4.积极开展艺体特长生培养。艺体教师要认真选拔优秀的苗子,加强各项活动长期训练,形成梯队。积极组织特长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艺体比赛活动,通过系列艺体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本学期学校开展艺术节的活动,给学生一个发挥特长,发展能力的舞台,组织学生书法、美术、摄影等优秀作品评比展示活动和声乐、舞蹈的展示活动,活跃学校文化气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5.认真抓好学校重点体育项目建设。以春季田径运动会为契机、以重点体育项目建设为抓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学生喜爱、趣味性强的阳光体育运动,做到人人有喜爱的体育项目、班班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全体体育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并力求在上课模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本学期学校将举行体育节,同时狠抓学生的广播操,要求动作规范、到位、整齐。
(五)构建适合学生、可供选择的活动课程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构建学生喜欢的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终生成长奠基。
1.上好国家课程。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通过不断的行动研究,体现国家课程校本特色。
2.优化地方课程。开展地方课程跨学科研讨,积极对地方课程整合重组,借助主题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
3.开发特色课程。按照《宁阳县第一小学学科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学校教师实际水平与学生的爱好特长发展,设计各类活动课程,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课程评价等,形成开放灵活的实践类、活动类、社团类等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体现学生个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4.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快乐成长。
(1)扎实开展“读书月”大阅读系列活动。继续将3月份定为“读书月”,各班语文教师精心选取经典图书,要制定好读书计划,精心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第一系列“寒假共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推荐一本好书”演讲比赛;第二系列“古诗配画”画报展评、“自制书签展示”、“自制绘本评比”;第三系列课文朗读大赛、词语听写比赛。在读书系列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书香班级”和“书香少年”,学校将对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2)组织“体育节”、“艺术节”等艺体活动。开展包括春季田径运动会、“庆六一”歌咏比赛、师生书画展、师生硬笔书法展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数学教研组还将开展“100以内数的口算比赛”、“百题无错”口算竞赛、“认识图形画报”展评,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4)英语中心教研组要组织各年级学生开展口语大赛、书写比赛,科学中心教研组组织“小小实验家”评比,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开展“小小辩论会”活动,劳动教研组评选“劳动小能手”评选,各学科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学科综合能力。
(六)科学合理安排丰富课程,切实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上学期,我校迁入新校区,课后服务工作得以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们将以久久为功的耐力继续做好此项工作。
1.在服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通过中午午餐站队、排队领餐、站队去宿舍和午休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吃饭、睡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睡姿;通过下午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等。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在服务中丰富学生的特色课程。
上学期,依托高标准的办学设施和硬件条件,着眼学生学科兴趣培养,我们积极构建“课后服务社团”课程,依托体育场、体育馆、乒乓球、羽毛球场地,我们开发了男子篮球、女子篮球、足球、羽毛球、趣味田径、极限飞盘等6个校级运动社团。依托功能教室设施设备,开发了合唱、儿童画、软笔书法、空灵鼓、手势舞、趣味漫画、花样剪纸、中国舞、国画工笔、无人机、小小实验家、机器人、信息编程等13个校级社团。学生们的各项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社团培养效果初步凸显。
本学期,我们将选出一批优秀校本课程,胶印出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资源。
新的一年、新的校区、新的起点!我们要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做教育教学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不断开创基础教育新局面,培养“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宁阳县第一小学
2024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