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彬
许彬(1385-1461) ,字道中,号养浩。明太常正卿。祖籍安徽砀山人。许彬的祖父许成为避战乱,举家迁居兖州宁阳县(今宁阳县)东庄。其父许仲德再迁至宁阳县城居住。 许彬忠厚诚实,有坚韧不拔的个性。学馆受业造就了"学痴"的雅称,少年时与当地才子王贤齐名。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中举,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次年封为翰林院庶吉士。1425年升为检计,又升为修撰,参与编修明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两代帝王的实录。 正统十二年 (1447) 去福建主持乡试, 号称"得人"。 正统十四年(1449)大学士曹鼎推荐许彬任提督四夷馆,当时四夷馆非常混乱,许彬察事谋机,通晓各国贡使的语言文字,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朝廷晋升他时,逢其父辞世,告假三年守丧,延误了时遇。为起用许彬,英宗朱祁镇破例下诏提前给他复官。1449年,64岁的许彬升为大理寺少卿,接着又转任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招。不久又转为太常寺正卿。 他为国忠心耿耿,无私无畏。元至正九年(1449)七月,蒙元也先兵分四路向明朝进攻,边疆势弱,告急文书传到北京,举朝一片混乱。这时,英宗刚依宦官王振的支持取得皇位,临变无策。王振怕元军打到蔚州自己的老家,于是教唆英宗率50万人大军亲征。由于王振不懂军事,指挥无术,明军连连失利,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尚书胡英启奏:"自也先遣使讲和,愿送英宗还朝,已有一月余。迎先驾返朝乃是社稷大事,也先使者现仍在驿馆等候回音,请阶下圣裁。"景帝怒道:"朕非贪恋天子之位,向为众卿拥戴, 现先英宗要归,众卿以为何? "在景帝不乐意迎英宗返朝之时,兵部尚书于谦对景帝述说迎英宗返朝利国利民的道理。景帝看大权在握的于谦坚决要求迎驾先皇,于是下诏迎请先皇归京。百官面面相视,无敢应者。畏惧有三:一是怀疑也先有诈,二是去边疆路远险多,盗匪出没,吉凶难料,三是景帝违心下诏迎英宗,后果难测。 此时许彬挺身而出,请迎先皇。瓦刺首领也先派知院带领500兵马等候在临时行宫中。许彬见到英宗,一连几天促膝交谈,总结教训,明辨是非。英宗命许彬代己诏罪,去土木堡吊祭阵亡将士,八月十五日,英宗安全回京师,景帝到东门迎接英宗,奉英宗为太上皇。为褒扬许彬迎驾之功,景帝升他为太常寺卿。官秩二品,掌礼乐祭祀。 至元十七年(1457)正月十六日晚,京城将领石亨、张辄、宦官曹吉祥、徐友贞等,召领500禁卫军破墙而入, 解救出被禁锢八年的英宗。英宗复位后,大封有功之臣。封许彬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和徐友贞同掌国事。 许彬利用接近英宗的机会推举人才,同时揭露石亨、王振等专权阴谋。石亨等人从此对许彬恨之人骨,勾结权臣和宦官曹吉祥等人共同排挤许彬。后来英宗受石亨等迷惑,下诏将许彬贬为陕西参政。 至元十九年(1459),石亨犯纳贿罪下狱,英宗才知道许彬被贬真相,下诏给许彬官复原职。许彬告老还乡后,乐与乡贤交往,帮人教子理家。还常与乡贤及好友吟诗步游,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