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建县历史——春秋时期

发布时间: 2024-03-07 10:01:23 阅读: 632 打印 关闭

        县境属鲁国,北部是齐鲁争夺的要地。境内有郕、郕(盛)、曲池(殴蛇)、阐、洮、遂。
 

         郕  《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齐鲁》标注,在今县城的东北,临近县城,是诸侯小国国名。根据该图的标示,“春秋传隐五年卫师入郕”、“齐人、郑人入郕”中的“郕”即是此地。


         郕(盛)  同图标注,在今华丰镇西故城附近,磁莱铁路北侧,是城邑名。《辞源》载:“荣启期,春秋时隐士。传说尝行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历代沿革考》引“《列子》云,孔子游泰山遇荣启期于成之野”,即指此地。“成”应该是“郕”。所引“春秋传庄八年师及齐师围成,成降于齐师”中的“成”应该为“盛”,《春秋公羊传》有记。这个“盛”也是指此地。
 

         曲池  《春秋公羊传》写作“殴蛇”。《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齐鲁》上标注,似在如今蒋集镇殷家庄北,大汶河南岸。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历代沿革考》载:“曲池,鲁邑,《春秋•桓十二年》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杜预云,地在鲁国汶阳县北”。又载“故城在今县东北五十里汶水上”。该志录黄恩彤《汶阳说》称,今蒋集镇黄家庵附近遗迹为“鲁之曲池”。
 

         阐  《辞源》记载:“阐,春秋鲁邑名。《春秋•哀八年》齐人取讙及阐,地在今山东宁阳境。”《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刚,故阐”。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历代沿革考》的记载与《汉书》相同。但《水经注》记有“京相瑶曰,刚县西四十里有阐亭”,《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齐鲁》也标有阐(僤),似在今鹤山乡黄家西皋附近,大汶河南岸,是城邑名,与《水经注》相同。
 

        洮  《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齐鲁》标注,似在今葛石镇石碣集附近,为城邑名。
 

         遂  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历代沿革考》录《路史》云,“虞后商人置之”。《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为中华民国年间出版)载:“遂,周国名,舜后,春秋时灭于齐。亦作隧。今山东宁阳县西北与肥城县接界处有遂乡,是其地。《春秋•庄公十三年》齐人灭遂而戍之。又,十七年,齐人歼于遂”。《辞源》载:“遂,周代诸侯国名,妫姓,舜的后裔,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宁阳北。《春秋•庄公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现今县境西北部有穗山,或是遂山。但是根据《水经注》所记,遂国故城不在如今县境内。同图标注,遂在大汶河以北,也不在现今县境内。位置待考。关于讙、铸、阳关,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历代沿革考》称,在县境以北,其地与县境“犬牙相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7宁阳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阳县人民政府主办 宁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鲁公网安备 37092102000010号 鲁ICP备1102385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9210013

联系地址:宁阳县府前街99号 联系信箱:nyxdsjzx@ta.shandong.cn 邮政编码:271400

建议电脑屏幕分辨率大于1280x768 使用IE9浏览器进行浏览 未经授权禁止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