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70921349312007B/2024-16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第三小学 | 组配分类 | 教育教学 |
一、工作思路
依据学校“推进课堂变革,转变学科育人方式”研究总题,围绕“三课”(课程、课堂、课题)一体联动,扎实开展“雅学互动课堂”建构研究,有效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围绕“教研培”(教学、研究、培训)有机融合,开展“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培养热衷于课堂、专注于教改、聚焦学科育人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学教研质量和学科育人水平。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深化教学研究
1.开展备课研究
(1)学习实践“六步备课法”:从有效备课的角度出发,在单元整体教学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基础上,学习李英杰“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并带领各学科组学习实践,按照“确定核心目标与学习任务、分解进阶要点、构建任务链、转化学生活动链、提供学习支架、明确学习评价标准”六个步骤开展备课研究。
(2)集体研讨和个案备课:抓实集备五环节,包括集体研讨形成方案、主备人精备形成初案、集体共备形成定案、自主再备形成个案、课后复备形成精案。备课组结合学期备课,优化备课模式,确保每个环节都被充分考虑和实施。
(3)单元内容研究和实践反馈:每个备课组根据研究方案确定一个单元内容,进行合理分工,深化研究,并在课堂上实践和反馈,最终形成完备的单元(含课时)设计方案。
(4)首课思政负责制校本化实施: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明确每单元、每课时需要开展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并将其记录成册。在课时备课中以电子表格形式按照首课内容及要求进行设计,并确保在每节课中得到落实。
2.优化课堂教学
(1)示范课与公开课:开学后的前三周,各备课组的骨干教师将根据“六步备课法”的研究内容执教示范课。之后,每位青年教师都需要执教一节公开课。这些课程的执教情况和学生当堂的学习达标情况将被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
(2)完善教学模式:在研究和课堂实践中,教师将持续梳理和完善适合各自学科的不同课型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各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素养重点落实培养学生的六大学习习惯,即倾听、预习、观察、提问、表达和合作,强化学习习惯训练,课堂交流分享,总结评价。
(二)优化教学管理
1.优化常规检查
(1)完善相关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及评价制度》《作业设计与管理制度》。
(2)定期与不定期抽查:对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批改记录、单元测试等进行检查,以确保教师准备充分,并且能够从优秀教师的教学中学习。对学生作业(特别是学科实践性作业)进行检查,以评估作业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科组备课组的活动记录进行审查,以促进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主要采取抽查和集中检查(期中期末),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公示问题以提高透明度和责任感。
(3)加大督查力度:继续实施班子成员专项督查,针对特定的教学或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检查。预约听课,即课程教学处提前安排时间,随机或有目的地听取教师的授课。推门听课,即学科组长、课程教学处主任、班子成员不事先通知直接进入教室听课,以获取更真实的教学情况。
2.抓好培优补差
(1)强化薄弱学科、班级的管理,做好分析、调查、转化工作:对薄弱学科和薄弱班级进行详细的诊断分析,制定改进计划,课程教学处重点检查督促做好相关学科的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开展和相关班级的课堂教学效果达成情况和阶段性监测落实情况。
(2)明确转化学生,落实包保责任和措施,做好转化记录:确定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名单,即所谓的“转化学生”。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档案,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等。落实“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人跟进和支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记录学生的进展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成绩变化等,以评估转化策略的有效性。
(3)做好学生错题的整理和归因分析。收集并整理学生在各科目中常犯的错误题目,建立“错题本”。对这些错误进行归因分析,找出错误的共同点,针对错误的类型设计专项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老师应分工合作,每位老师负责一定数量的学生,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少”的辅导模式。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辅导,同时更新学生的档案信息,跟踪学习进展。
(三)抓好学科活动
1.完善拓展课程
(1)丰富完善学科拓展必修和选修课程结构和内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县教研室学科素养展示项目,设计一系列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开发朗读、成语接龙等语言类课程,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与周五自主选课时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训练机会,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选择。
(2)强化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制定详细的社团实施细则,包括社团的组织结构、成员职责、活动规划等。通过定期培训和指导,提高社团负责人和成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设立评价机制,对社团的活动质量和成绩进行监控和激励。
(3)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和实施:备课组研讨确定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主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主题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应用,确保跨学科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
(4)开展节日课程及相关活动: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书香系列评价体系对学生阅读的表现进行评估,并在六一儿童节特殊日子进行表彰,以此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2.开展学科竞赛
(1)教师层面:开展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评选;
(2)学生层面:开展课文朗读、古诗词背诵、现场作文、听写、书写、口算、计算、讲题等各项比赛活动,注重日常训练,每月进行展评。
3.抓实学生阅读
(1)完善学生必读、选读书目:制定一个全面的书目列表,包括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确保书目的多样性和覆盖面。
(2)合理安排进度,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每班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进度计划,帮助学生逐步完成阅读任务。语文教师做好大阅读课的指导计划,提供阅读指导,比如如何做笔记、如何提炼关键信息、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等。
(3)用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成效: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记录重要的人物、事件、概念或自己的感想。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
(4)创办《雅风》校刊:汇编阅读方法指导、优秀作文、师生读书感悟、亲子阅读等内容,为师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
教学教研工作安排
周次 | 时间 | 工作安排 | 备注 |
第1周 | 2.26-3.3 | 1.各年级各班、各专用教室张贴新学期课程表。 2.发新书,健全各种作业,开足开全各类课程。 3.各备课组进行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学习教学计划,规范学科教学常规,组织业务学习。 4.各班强化训练学生课堂常规。 5.签订教师教辅材料管理、双减、五项管理承诺书。 6.准备县科技节比赛项目的训练。 7.进行假期作业展评。 8.各年级填报全员常态课活动安排表,并开始听评课。 9.开始课后服务。 10.各年级研讨确定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主题。 11.语文备课组开始制定年级阅读计划。 | |
第2周 | 3.4-3.10 | 1.收交各学科教学计划,制定科学实验计划和实验安排表。 2.检查第一周作业布置情况,落实分层布置作业并及时反馈。 3.征集阅读指导方法文章,着手准备《雅风》校刊。 4.制定《学科组备课组管理评价办法》。 5.开发课后服务素养训练课程。 6.进行校园科技节。 7.制定培优转困计划,一人一档案。 8.各备课组按照指向进阶的六步备课模式进行备课。 9.制定社团实施细则。 | |
第3周 | 3.11-3.17 | 1.各备课组青年教师开始执教公开课。 | |
第4周 | 3.18-3.24 | 1.三四五年级语文、英语书写比赛。 2.进行榜样教师事迹宣传。 | |
第5周 | 3.25-3.31 | 1.根据学校劳动体验园建设项目制定活动计划。 2.一、二年级听算比赛。 3.对学生课堂习惯进行评价。 | |
第6周 | 4.1-4.7 | 1.进行书写、听算活动总结表彰。 2.检查各学科全员育人活动之学困生辅导情况。 3.下发第五届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 4.各班强化训练学生课堂常规。 5.开展优秀教学设计比赛。 | 清明节 |
第7周 | 4.8-4.14 | 1.举行好书推介海报展。 2.组织学生观看“书香电影”展播。 3.检查专用教室管理使用情况。 4.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及学科组读书交流会。 | |
第8周 | 4.15-4.21 | 1.语文学科开展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 2.调研各年级道德与法治、科学教学进度。 3.检查作业分层布置、作业量监控情况。 | |
第9周 | 4.22-4.29 | 1.调研课后服务拓展性课程开展情况。 2.下发期中学科素养活动考查活动方案。 | |
第10周 | 4.29-5.5 | 1.一二年级进行语文、数学学科素养考查活动。 2.进行道德与法治、科学学科素养考查。 3.进行班图级书角评比。 5.对学生课堂习惯进行评价。 | 劳动节 |
第11周 | 5.6-5.12 |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学科素养考查。 2各班强化训练学生课堂常规。 | |
第12周 | 5.13-5.19 | 1.进行期中业务检查、结果反馈并完善。 2.进行第五届读书节活动总结及表彰。 3.公布优秀作业设计获奖情况。 | |
第13周 | 5.20-5.26 | 1.完成2022年秋季教材及评议教辅征订工作。 | |
第14周 | 5.27-6.2 | 1.一年级举行读童谣大赛。 2.二年级举行查字典比赛。 3.三到五年级举行现场作文大赛。 4.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及学科组读书交流会。 | |
第15周 | 6.3-6.9 | 1.英语学科举行课文背诵比赛。 2.抽查各年级大阅读上课情况和图书借阅情况。 3.进行教育案例评选。 4.对学生课堂习惯进行评价。 | |
第16周 | 6.10-6.16 | 1.各班强化训练学生课堂常规。 | 端午节 |
第17周 | 6.17-6.23 | 1.调研各学科教学进度并结束新课。 2.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制定各学科复习计划。 4.进行古诗词过关。 | |
第18周 | 6.24-6.30 | 1.上报五年级毕业统计表,填写毕业证及审验工作。 2.准备非质量监测学科考查的试题印制和考查方案。 | |
第19周 | 7.1-7.7 | 1.设计暑假作业。 2.对学生课堂习惯进行评价。 3.期末质量监测及阅卷。 4.安排假期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