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索  引  号 12370921494321129G/2022-1436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宁阳一中 组配分类 体育美育
【劳动教育】宁阳一中劳动教育实施规划和方案
发布日期:2024-05-23 15:53 浏览次数:

宁阳一中劳动教育实施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我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市县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宁阳一中劳动教育实施规划和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劳动教育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劳动教育内容

中学阶段内容:主要有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技课实习、学农劳动等。

四、劳动教育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教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与渗透,做到手脑并用,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

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具体活动规划:

高一年级:

1、军训内务整理评比

2、开学第一月环境卫生评比

3、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志愿者

4、整理个人住宿环境卫生

5、家庭环境美化设计

6、为大人洗衣服

7、义务植树活动

8、义务参加敬老、助残、扶弱活动

高二年级:

1、开学内务整理评比

2、开学第一月环境卫生评比

3、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志愿者

4、整理个人住宿环境卫生

5、家庭环境美化设计

6、我为父母做次饭活动

7、义务植树活动

8、义务参加敬老、助残、扶弱活动

高三年级:

1、整理个人住宿环境卫生

2、家庭环境美化设计

3、我为父母做次饭活动

4、美化校园

5、开展我为学校做贡献活动



信息来源:宁阳一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