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210043500404/2024-18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宁阳县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年度计划 |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农业农村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123456”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六个更加注重”,重点突破、分类推进,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做好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各乡镇(街道、园区)要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各自发展阶段、发展条件等客观实际,找准发力点,着力在补齐短板、打造亮点上下功夫,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宁阳品牌”。
1、扛牢粮食生产安全责任。持续提升2个十万亩新时代汶阳田粮食高产区建设,根据全市“泰山粮仓”建设要求,进一步扩大粮食高产核心区面积,今年力争建成“吨半粮”核心区3万亩,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28万亩、12亿斤以上。以国家粮食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为抓手,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重点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技术措施,扶持大户购买先进农机装备,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完成2.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把10个“百亩田”、10个“千亩方”、5个万亩片、2个十万亩粮食高产区打造成机械化、信息化、智慧化标杆,带动全县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小麦良种统一供种服务,围绕太麦198、山农28、良星77、济南17等主导品种,示范推广一批高产稳产和优质抗逆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和技术推广到位率。2024年计划小麦供种量达到1200万斤,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推广步伐,力争实现统一供种全覆盖。推广“减垄增地”5.3万亩,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种植水平。
2、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第三次土壤普查。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10年规划,2024年继续争取建设高标准农田。扎实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完成土壤数据分析和汇总,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3、积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及农机应急服务工作。争取农机补贴购置资金2000万元,用于补贴大中型拖拉机150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0台。做好高性能播种机械、北斗导航等先进农机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快补齐高效农机短板,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做好农机人才培养、机具储备工作,指导单季粮食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的11个乡镇成立应急作业服务队。积极做好农机安全宣传和隐患排查服务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4、做好农业科技教育与农村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做好农技推广建设与补助项目,对上争取资金83万元,培训农技人员70人以上,招募特聘农技员2人,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5项以上,通过举办产业观摩技术培训班、田间课堂等方式培育科技示范主体290户;建设县乡科技示范基地,打造以东疏镇为民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科技基地8个,推动全县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打造以华丰镇润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特色生产科技示范基地2个,助力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农村人才培育,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通过课堂培训、现场教学等形式,增强农民发展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加强农村高层次人才培育,推荐申报齐鲁乡村之星7人。
5、持续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户有序流转土地,2024年流转土地5万亩。指导乡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台账、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加强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建立土地流转合理价格引导机制。推动出台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实施办法,防范土地流转风险。推进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排查处置工作机制。
6、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持续推进伏山、华丰、乡饮3个“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示范带动全县新发展设施蔬菜大棚1000个、占地5000亩,新发展露地蔬菜20000亩。壮大泰山番茄产业集群规模,指导乡饮巴夫泰山番茄育苗中心加大育苗能力建设,年育苗达到3000万株,在伏山、蒋集、华丰、乡饮建设种植示范中心400亩,全县推广泰山番茄种植3000亩。伏山镇、蒋集镇、泗店镇、东疏镇、堽城镇和鹤山镇示范推广“两菜一粮”种植模式3000亩以上。为完成任务目标,积极争取上级奖补建设资金,同时指导相关乡镇(街道、园区)协同配合,压实“菜篮子”产品保供责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升我县设施农业水平。加强黄瓜、山药等蔬菜作物科研育种,推进国家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泗店镇黄瓜制种产业强镇建设。
7、做好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工作。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平台,围绕全县产业发展重点,加大“鲁担惠农贷”“齐鲁富民贷”“美德积分贷”等政策宣传力度,对有融资需求的客户群体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用足用好省、市贷款贴息奖补政策,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商行网点多的优势,积极拓展线上“农耕贷”“蔬菜贷”等业务。力争新增惠农贷款4000户,金额10亿元,为农业产业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8、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全县按照1.9批次/千人的标准,全年定量监测抽检农产品1243批次,各乡镇(街道)完成胶体金检测及年度4800批次农残速测,总体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乡镇(街道)监管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打造种植业市级标准化基地2家,积极申报省级标准化基地。
9、加强现代食品产业链建设。以宁阳现代食品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粮食、畜禽、果蔬、预制菜4条产业线,加大对畜禽和药枣产业园的指导力度,争取申报现代食品产业园成为市级特色园区。坚持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的方式,瞄准国内头部企业,精准招商。采用“工业地产+产业导入”的方式招商引资。抓好泰乐源蒋集果蔬种植基地项目建设,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加快3个项目建设,其中大连韩伟蛋制品深加工项目拟于3月份开工,唯可鲜二期项目和绮佳食品预制冷冻西点加工生产线项目正在筹备建设。加快3个项目竣工投产:早天下冷链物流、山东巴夫绿色循环农业与生物产业示范园、一帆食品等项目。争取巴夫绿色循环示范园、早天下冷链物流纳入五大比拼观摩项目。积极争取市级食品专班靶向奖励政策资金。
10、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的“梯级培养”和升规纳统。按照“国家、省、市、县”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梯级培养的工作思路,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列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植清单。拟培养创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大福食品),市级3家(达生面粉、早天下冷链、粮智食品)以上。力争培植凌云达生面粉、金豆子、绮佳食品、一帆食品、粮智食品等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升规纳统。积极争取奖补资金1亿元的省级现代农业强县,指导有关乡镇做好农业产业强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工作,争取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乡土名品村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
11、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和社会化服务工作。扎实开展“梯次培养”创建活动,2024年争取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合作社1家、5家、10家、20家,培育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10家、20家;持续开展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行动,提升发展质量,储备新型经营主体粮食提升类合作社1家、能力提升类合作社15家。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一十百千”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模式,2024年力争争取上级资金1760万元、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17.6万亩,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子证照发放覆盖20个示范村,培育农业生产托管示范乡镇2个。
12、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生态示范农场建设。积极争取2024年度省级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进一步深化秸秆综合利用“三个全覆盖”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指导种植大户、收储大户和秸秆利用企业完善离田、收储协议,全县秸秆收储面积达到60万亩,同时抓好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的利用,确保综合利用全覆盖,推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农场,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生态农场2家。
13、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和美乡村提档升级。深入推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重点推进“三清一改”、路域环境治理、村庄绿化、残垣断壁清理等工作,深入开展常态化联合督导,组织现场打分评比,争创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按照“路修到哪里,环境就美到哪里。景区建在哪里,村庄就提升到哪里”要求,推进重点区域整治提升。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信用体系、制定奖惩措施,实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积极争取和美乡村示范村省级4个、市级19个、县级30个。
14、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十大”行动。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重点抓好10项乡村建设重点工作,分别是:乡村绿化行动、农机具集中存放、改善乡村排水设施、清理村内闲置区域、乡村飞线整治、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公厕改造提升、路域环境整治、文体广场规范提升、乡镇驻地秩序提升。明确2024年重点抓好由全县统一集中整治的乡村绿化、农机具集中存放2项任务。其他8项由各镇村自行选择1—2项采用农户与村集体共同投资、引入工商资本等方式,因地制宜进行整治。组织乡镇、村到周边县市区参观学习省、市级和美乡村,组织乡镇之间开展和美乡村交流学习,拓展视野,提升思想境界。组织开展督导检查,适时召开全县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观摩会并进行现场评议,激励比学赶超。
15、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持续巩固东疏十八黄茂、蒋集富美龙岗、堽城新农人、葛石凤凰山、伏山代石和汶禹6个市级示范区建设成效;深入实施国有企业结对合作,整合企业、片区、社会资源,推进示范区五大振兴工作提档升级。开展省市县示范区梯次创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东疏大伯集“疏香田园”省级乡村振兴衔接集中推进区建设,指导伏山镇汶禹示范区争创省级齐鲁样板,东庄镇红旗水库和泗店镇古城新泗争创市级示范区;精准打造八仙桥街道农旅融合、磁窑镇贤士湖、鹤山镇西皋景区化文旅3个县级示范区;开展“1030”攻坚行动,建设示范村10个,整治落后村30个。强化督导考核,坚持定期调度省、市、县示范区建设进展,适时开展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区观摩,激励比学赶超;把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县对乡镇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督促各乡镇完成建设任务。
16、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常态化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村级债务调查等工作,修订完善现行宁阳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会计制度培训,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推行村集体资金“双印鉴”和“银农直联”管理,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完善“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功能。开展“三资”管理规范化创建,力争泗店镇、东疏镇、伏山镇全面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标准,确保全县超过1/3的村实现规范化的“三资”管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大力推广“乡饮宁家庄”“东疏柳园”“泗店后辛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增收项目少、资产资源少的村,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探索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全县各乡镇上报典型村案例,由县级统一汇编成册,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优秀经验加以推广。
17、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监测预警和帮扶各项要求,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持续强化各类帮扶政策落实、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用足用好金融等各类帮扶政策;加强项目资产运营管理;积极申报东疏镇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和乡饮乡市级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