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政企携手,新合源“加速跑”背后的奋进密码
前不久,全球首台智能化刀片电池壳制造设备工业母机在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下线。投产后,可年产3500万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壳。如果说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那这个看着不起眼的铝制外壳,就是心脏的“保护罩”。
“我们生产的是刀片电池的外壳,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护作用,对电池的保护包括针刺试验比传统的性能要提升30%以上,散热性能也是比传统提升20%以上。现在我们是唯一一家能够量产制作这个铝制外壳的公司。”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志强说。
这个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研发始于5年前。当时,国内一家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为优化电池性能,找到了日本的一家制管机企业,但是对方表示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反而推荐了位于山东省宁阳县的新合源公司。
“电池壳是铝材构成,壁厚只有0.3毫米,材质相对较软,成型难度非常大,且焊缝也绝不能泄露,这两大难题是全球都很难克服的问题。我们有将近20年的铝材高频焊接的生产经验,就敢尝试做这个产品的研发。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最终我们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刀片电池壳的研发。”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伟说。
有了“独门绝技”,订单纷至沓来。特别是2023年7月份,订单量比上个月增长了近一倍。尽管新合源开足马力、24小时生产保供应,可面对大量的新增订单,生产计划排期满满当当,产品供不应求,交付周期也相应延长。
但当时该公司所在的山东省宁阳县并没有合适的闲置厂房,而周边县市区则抛来了橄榄枝,愿意为新合源提供优惠厂房。得知新合源有迁址意向,当地做了一个决定。
“宁阳县是汽车配件传统生产大县,围绕产业链条的延伸、围绕汽车产业集群的打造,我们当时下决心,千方百计必须把这个项目留在我们当地。立即成立工作专班,靠上帮助企业,解决好要素保障问题。”宁阳县委常委、副县长于师义说。
奋战100天,再造一个“新合源”,这是当地提出的奋斗目标。经过实地考察,服务专班发现距离新合源3公里处,一家建材企业的厂房有可能腾挪出来。但因为需要挪移设备,一开始这家建材企业并不同意。
“通过两个企业的合作,企业还能增加租赁厂房收入。前前后后沟通多次,最终提供了12000平方米的厂房。”新合源项目推进服务专班成员、宁阳县伏山镇镇长李军说。
新生产线有了厂房,但用工缺口不下300人,一场特殊的招聘行动也拉开了序幕。
“当地有家纺织企业,当时正翻修厂房,公司停产。我们连夜和那家公司联系,把厂子的招工政策、福利待遇对工人进行了宣讲,第二天就来了140多个人。倘若,这些工人不来这上班的话,在原来的公司肯定就流失了。”新合源项目推进服务专班成员、宁阳县伏山镇经贸办公室主任宋新立说,2023年11月,新合源5条新增生产线顺利投产,如期完成了产能扩增的目标。
“在租赁的新车间里,不到100天时间内完成,现在想来也确实是,当时我们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项。”张志强说。
产能持续攀升,当地推动生产要素向该项目集聚。在政府帮扶下,新合源又拿下了75亩土地打算建设新厂区,而新的100天奋战目标又来了。
“新项目的手续截至目前建设类的我们都已经跑完了,并且这个过程都是我们的服务专员给企业代办的,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到项目建设当中,争取100天的时间,到明年3月份项目建成投产。” 项目推进服务专班成员、宁阳县伏山镇党委委员陈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