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共赏乡村振兴新面貌——宁阳县东疏镇沙窝村组织敬老公益游
2025年4月7日上午,山东省宁阳县东梳镇沙窝村孝德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近百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志愿者的悉心搀扶下,有序登上了大巴车。
由沙窝村民委员会主办的“银龄看家乡·共叙桑梓情”公益游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带领老人们走进凤凰山景区、桃花山、复圣公园以及人民广场,亲身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融合了孝亲敬老与文旅体验的活动,无疑是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活动筹备组组长、沙窝村党支部书记崔先迎介绍,本次游览活动严格遵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要求精心组织。为确保老人们的健康与安全,活动专门配备了医护人员,还为个别老人提供了智能手环,以便实时监测他们的健康数据。崔书记表示:“活动不仅是对《关于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意见》的具体落实,更是沙窝村发展“养老 + 文旅”特色产业的一次创新尝试。
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曾特别指出,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供给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沙窝村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改善村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村里成立了《老人幸福食堂》,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对老旧线路进行了改造,新建了卫生室和超市。去年年底,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村内新铺了柏油马路,全体村民筹资新建了村牌坊。
组织此次集体游览活动,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传承(复圣公园)、生态建设成果(凤凰山)、市政发展成就(人民广场)等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实现了“老有所乐”与“老有所学”的完美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已有68%的3A级以上景区完成了适老化改造。沙窝村此次精心设计了“低强度、多节点”的游览路线,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严格控制在40分钟以内,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的体力特点,让老人们既能尽情欣赏美景,又不会过于劳累。
在复圣公园的颜回雕像前,一位82岁的退休教师即兴为村民们讲解《论语》中的孝道经典。那声情并茂的讲解,仿佛穿越时空,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长者说教”的场景,恰好与中央文明办“弘扬家风家教”的倡导相呼应,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老照片新风景”互动环节,老人们手持30年前的泛黄照片,在相同的位置拍摄今昔对比照。看着照片中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反差,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城乡发展的巨大变迁。
本次活动的志愿者队伍中,有刚退休的书画家闫超教授夫妇二人,也有在外返乡的青年志愿者。村委会主任感慨地说:“我们村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40%,必须让年轻人看到敬老爱老的传统不能丢。”正是这份传承的责任感,让志愿者们用心服务每一位老人,成为活动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沙窝村的老人们许多人年逾古稀却从未踏足城市,而这次公益之旅带他们走进凤凰山的苍翠、复圣公园的雅致、人民广场的繁华,每一处风景都成了刻在记忆里的惊叹号。
中午返程时,老人们脸上掩不住的喜悦,恰如午间活动负责人所言:这场旅程不仅用脚步丈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更用温情标注了老龄化社会亟待填补的人文关怀,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鲜活注脚。当乡村振兴的春风与积极老龄观的理念交织,我们期待更多像沙窝村这样的故事被书写——让每一位农村老人都能触摸时代的脉搏,在晚霞满天的岁月里,共享发展红利,安度有尊严、有温度的晚年。